1/2
全新阵容再现经典《北京人》,李六乙赞演员“用生命在演戏”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10-16 18:46:00

这段时间,由李六乙导演的曹禺经典话剧《北京人》正在北京人艺紧锣密鼓地排练。这出戏上一轮演出还是2012年,如今暌违十年再登舞台,还是一水儿的全新阵容,能否演出经典精髓?记者在排练厅里看到,苗驰、卢芳、原雨、邹健、雷佳、杨懿、李京旭、黄薇、高倩等演员全情投入,李六乙对他们更是给予高度评价:“大家都是用真情实感、用生命在演戏,这在当下是稀有的,这也是新一轮演出的意义所在。”

排练厅里每个演员都沉浸其中

1940年,在前所未有的困顿生活经历中,藉由契诃夫的创作中获取灵感,曹禺开始了《北京人》的创作,以一户日渐衰微的曾家大宅为舞台,讲述了家族中三代人各自的命运与抉择。这是曹禺自认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

在这个封建家庭内部,曹禺着重刻画了祖孙三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他曾说:“我写的《北京人》,主要是写人。一切戏剧都离不开写人物,而我倾心追求的是把人的灵魂、人的心理、人的内心隐秘、内心世界的细微的感情写出来。”正因为如此,人物塑造也成了话剧《北京人》的重中之重。

虽然排练厅里的舞美服装并不齐备,但演员们丝毫不受影响,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之中。苗驰饰演的曾文清空有文人气质却无半点作为,个性懦弱又沉滞懒散,活成了徒有生命空壳的多余的人;自幼寄人篱下、逆来顺受的愫方凭着对爱情的一丝幻想在绝望中生存,卢芳用一场又哭又笑的戏演活了她的“凄凉又甜蜜”;青年演员原雨挑战王熙凤式的大奶奶思懿,在精明干练和虚伪狡诈间切换自如;雷佳则以连珠炮似的独白展现了江泰这个人物嬉笑怒骂又苦闷无助的矛盾状态……整整一下午的联排,不仅台上的演员始终激情饱满,就连在侧幕休息时,演员们也全都保持在人物的状态之中,没有半点游离。

李六乙细心为每位演员写素描

“我们已经排练30多天了,天天都这样,大家在一起用生命在交流,这一点我特别尊重他们。实事求是地讲,这一版的呈现普遍比上一版有所提高,这十几年来,演员们的观念在进步,他们对戏剧的认知和审美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所以很快能和我的想法接上轨。”李六乙透露,虽然自己完全没有要求,但演员们都提前做足了功课,所以才能只用30多天的排练时间,就把整个戏拿下来,可以说是“很玩命”。

连日来,他被这群“可敬可爱”的演员们感动着,并在朋友圈“连载”自己为他们撰写的“演员小写”。他心目中的卢芳,是十几年来合作了十五部中外戏剧经典的“唯一女演员”,“应该成为一种现象被研究”。苗驰从2006版《北京人》中的曾霆“升级”为这一轮演出中的曾文清,16年的时间让李六乙在他身上看到了“从演小孩到演男人的自我蜕变”。而之所以能演好这个书卷儒雅、充盈着人文气象的人物,则源于苗驰从小对书画音律的喜好,“人艺的舞台上出场了一位‘有文化’的演员”,这在李六乙看来尤为难得。

演员们的每一点努力也都被导演看在眼里。95后演员李京旭“每天早早到排练场,穿上长衫布鞋呼吸《北京人》的气质体味,一个人默默坐在一隅苦闷静思”;饰演曾老爷子的邹健为自己准备了拐杖、念珠,左手持杖右手念珠,新买的拐杖天天“盘”要让它包浆;“每天把自己收拾得美美”的原雨总是“备课而来、用心而往”,李六乙相信她饰演的思懿必当惊艳。

经典的魅力在于其丰富的解读

记者注意到,联排时导演一直在计时,全剧剧终,秒表定格在3小时15分钟。“比上一轮演出时间要长,把表演的状态找到了。”其实,时长从来不是李六乙担心的问题,“演员们痛快了,我痛快了,值得。更何况,这部戏比十年前更有现实意义。”谈到意义,他并不愿意对《北京人》做更多的解读:“有人说曹禺写了对生命的忽视,有人从中看到了对旧社会的控诉,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角度,这就是经典,能带给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感受和解读。”在他看来,这是一部非常安静的戏,更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

这几年来,李六乙一直在舞台上呈现着他对中外经典的解读,从同名电影改编话剧《小城之春》到芭蕾舞剧《牡丹亭》,从古希腊悲剧《安提戈涅》《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到莎翁话剧《李尔王》《哈姆雷特》,不断向世界发出中国戏剧的声音。采访中他也透露,明年二三月份,他和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茅威涛合作创排的越剧版《俄狄浦斯王》,将在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的“舞台”上完整呈现。

(摄影 李春光)

作者:李俐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