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中国空间站“新教室”开课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任“太空教师”
中国新闻网2022-10-12 22:16:18

中新社北京10月12日电 题:中国空间站“新教室”开课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首任“太空教师”

作者 马帅莎

当“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这一熟悉的“天宫课堂”开场语响起,地面上同学们的视线被画面中的新晋“太空教师”吸引。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太空“新教室”中的水稻和拟南芥种植给现场青少年留下深刻印象。

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此次授课在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设地面主课堂,在山东菏泽、河南郑州、云南大理分设3个地面分课堂。

课上,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这间“新教室”。跟随蔡旭哲的镜头,人们首先看到的是问天实验舱的睡眠区,舱壁上贴着蔡旭哲与家人的合影。问天实验舱睡眠区采用纵向设计。刘洋解释说,在地面无法站着睡觉,但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在任意方向睡觉,感觉都是一样的。

在前两次“天宫课堂”中,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已经展示了水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奇妙现象,留下许多经典画面,比如放入泡腾片的“气泡球”、在水膜中绽放的纸花、连接两块液桥板的“水桥”。

本次太空授课中,航天员们则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的毛细效应、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等神奇现象,比如刘洋使用长达两米的饮水管,仅靠吮吸的力量,轻松喝到了饮水袋中的饮料。

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首个实验舱,此次太空授课加入了实验舱里植物种植的新内容,不少学生在课后都表示对太空植物种植印象很深。

据刘洋介绍,经过70多天的生长,水稻种子已经长成一棵棵水稻植株,在水稻培育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现象,在刚刚萌发的水稻叶尖上出现了晶莹的小水滴,并且水滴会越变越大,直到贴到生长盒壁上,这种水稻的吐水现象在微重力环境中更容易观察到。

“我们在空间站种植的水稻、小麦都展示了勃勃生机,非常期待能够在空间站收获自己种植的粮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甚至在火星,我们都能见到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陈冬说。

在生命生态实验柜里,除了水稻培育以外,还“住着”拟南芥。据了解,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9月启动了“天地共播一粒种”活动,为了与空间站的拟南芥生长情况作对比,之前收到种子的同学当天把发芽的水稻和拟南芥带到了地面课堂现场。中科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告诉记者,青少年和航天员分别在地面和太空种植物进行天地对比是本次太空授课的一大亮点。

陈冬说,“小南”非常适应太空生活,长势很好。他还利用科学手套箱为大家直播展示了拟南芥剪株操作,并表示,未来会将这些采集到的“小南”样品带回地球研究。在提问环节,他提到,除了种植拟南芥和水稻,在生命生态实验柜下面的“房间”还可以养殖斑马鱼、线虫等动物。

谈及未来的太空授课,张伟表示,梦天实验舱不久将发射入轨,梦天实验舱的加入将使太空授课的内容更为丰富,其中包含了流体物理、空间材料、基础物理等多个领域的研究,或许人们可以看到蒸发沸腾等现象的天地差异。(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