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600号”主题歌上线!关注校园霸凌、抑郁症、回避型人格等社会事件和心理
东方网2022-10-10 18:59:25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0月10日报道:今天下午,“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继“600号”月饼、画廊、打气口罩、表情包之后,“600号”又一次跨界,与网易云音乐合作,共同打造了一首rap风精神健康主题歌曲《美丽心灵》,并在此次活动中举行首发仪式。

一个良好的环境是人们获得身心健康的必要条件。在人们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的今天,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定为“营造良好环境,共助心理健康”,旨在通过多种途径的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提高认识,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关注心理精神需求,在家庭生活、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环境中,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活动以主题宣传片《光照进来的地方》拉开序幕,通过3个受困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故事,展现了康复患者对平凡生活的渴望,呼吁公众理解、尊重、关爱精神障碍群体,创造一个更加开放、接纳的环境。

rap风精神健康主题歌曲《美丽心灵》在活动中首发。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表示,这次的rap风格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及年轻人群体的需求。

谢斌说,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面临压力的挑战。焦虑、抑郁、失眠等状况时有发生。《美丽心灵》关注到校园霸凌、抑郁症、回避型人格等社会事件和社会心理,展现了人们受心理问题困扰时的痛苦与不安,希望以此次合作为契机,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心理健康,正确应对心理健康问题,勇敢求助,也希望公众能够听到和接纳有他们的呐喊,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陪伴。据介绍,歌曲《美丽心灵》的评论区还设置了“情绪出口” 惊喜彩蛋,呼吁人们正视心理健康。

“宛平南路600号”越来越成为市民朋友们喜欢的医疗IP , 正是有了这么多的跨界合作和新颖的科普形式,才让精神健康理念和知识更容易被大众关注和接受。这些卓有成效的心理健康促进工作,离不开精神卫生工作者们的努力和智慧。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赵敏院长在致辞中说:“全球罹患各类精神障碍者,约占总人口的13%。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大众心理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是我们精神卫生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之一。多年来我们在精神健康促进领域不断深耕和创新:以“宛平南路600号”品牌为抓手,打造 “绿丝带”、“962525”等一系列心理健康立体科普和心理援助平台,以各类有形和无形的方式推动大众关注精神健康。”

本次活动还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健康网上展示平台——“觅心馆”绿丝带云端艺术空间,观众们足不出户扫码即可开启沉浸性观展之旅。首期推出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健康主题作品 “心声”系列画作,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康复绘画,了解他们背后的创作故事,还可以窥见艺术治疗的奥秘。

“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全面康复,推动他们重返社会,有尊严地生活”一直是精神康复工作的目标。上海的精神康复服务在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残联以及各行各业的支持下,一直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并一直在创新和突破。去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上海“SweetHome甜蜜之家”精神康复作品线上商城正式落地并在绿丝带直播间举办了首届“在一起”公益义卖。为了让更多人关注精神健康,同时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创造更好地环境和条件,今年又有新平台要加入!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携手国内顶尖精神科专业机构共同创办Sweet Mental Mall精神康复公益商城,并在上海活动现场启动入驻京东仪式,多款精美的定制康复作品在商城上架,意味着上海的精神康复又上新的台阶。

“‘开放、合作、包容’的服务理念,对精神障碍患者来说意味这着希望、接纳和回归。” 中国康复医学会精神卫生康复专业委员会蔡军候任主任委员说道,“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获得尊严、实现价值才是精神康复的终极目标。希望将来能凝聚更多力量,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同维护、推进精神康复的平台,创造更好的环境,让更多精神障碍患者活得有尊严、有价值,实现共助、共赢和共享。”

现场还举行了康复产品直播义卖。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多款上架产品都采用了中国传统和特色工艺,除现货外,本次义卖还开启了预售和企业团体订购模式,让更多的个体和企业可以参与精神康复,为精神障碍患者的成长和回归共同努力。

此外,整个10月,上海16个区还将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所的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引导公众关注心理健康,共同打造和维护有利于心身健康的环境,营造安全、健康、接纳、尊重、理解的社会氛围。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上海市心理康复协会联合承办,中国医院协会精神病医院分会等多家学会组织协办。

作者:刘轶琳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