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新征程奋进者丨他们,在外滩修文物
上海黄浦2022-10-10 17:33:01

“当诗歌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建筑在说话。”走在外滩区域,你或许会有俄国作家果戈里同样的体会。这里的建筑群成于20世纪初至20世纪30年代,代表着当时世界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流水平。

漫步在闻香触墨的福州路,一栋由维多利亚风格和英国新古典主义风格交融而成的大楼格外引人注目。其始建于1914年,曾是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之后更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爱因斯坦也曾在这里演讲……如今,这里被确定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

图片

在这栋建筑的背后,有这样一群新征程奋进者,日日夜夜与之相伴,他们寻找它经受过的四季风雨的冲刷痕迹,再小心地抹平那些裂缝。他们,就是外滩老建筑公司团队。

图片

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荣幸

早在2014年,黄浦区人民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并由上海地产集团下属世博土控公司和区属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实施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使之“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

图片

次年,该项目正式启动。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和外滩第二立面综合改造率先启动项目,160项目是一个以征收为起点的探索性项目,征收腾空协调工作复杂;在产权归集、土地获取等没有成熟政策支撑和现成经验遵循;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需要国家文物局等国家部委的批复认可。外滩投资副总裁、公司总经理朱亦锋时常鼓励大家,“能够做160这样的项目是一个从事房地产工作的人一辈子可遇不可求的荣幸,这是我们的事业,用钉钉子精神去攻坚克难,量变必然产生质变。”公司团队齐心协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项目难题,啃掉了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在外滩投资集团主要领导协调各方资源和全程支持下,朱亦锋带领十几人的团队用钉钉子精神配合区征收事务所于2015年底完成42户居民全部签约、2018年2季度30家单位征收全部签约。项目于2019年10月完成土地出让协议签署;2020年7月文物保护方案取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在解决难题的同时,外滩老建筑公司还对设计方案进行精雕细琢、优化调整。期间,形成方案过程稿近30版,组织的讨论会、专家会、汇报会等更是不计其数。最终,该项目于2020年9月完成设计方案报审及相关规证、施工证照办理,实现全面开工。

图片

找回历史中建筑的原态

过去的一百年里,人类的演进就像一层一层刷油漆,每刷一层,都或多或少覆盖了过往。而建筑修复者的责任,是找回事物的原态。本着“修旧如故,重现风貌”的宗旨,建设者们希冀找回百年老建筑美好的过往。外滩老建筑公司副总经理金晓侃表示,“我们要求项目部每一名员工都要有‘绣花’的专注和细心,尽量恢复历史原有的样子。”为实现修旧如故的效果,项目团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原有门、窗、把手、墙面、地板、地面等的色彩、材料、工艺、质地、年代进行考证研究,然后按照“一件一策”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工序、工具、材料,分类、逐件修复,耐心、细致、科学的工匠精神贯彻始终。金晓侃介绍说,仅门的修复,从脱漆、打磨到重新校色、上漆,全程需要7道大工序,每一道都精益求精,不容有一丝马虎。又如,在楼内主通道的地面马赛克样板制作过程中,由于历史工艺与现代工艺的不同,头几次出来的样品,团队都觉得不满意,就联系厂家组织技术人员攻坚,再经过反复的对比研究,研究马赛克原料选择,成分的配比,最终的烧制温度等等,经过一个多月的研究终于确定下来最接近原来马赛克的质感的样板。这批样板交到设计手中后,设计对质感确实满意了,但是觉得在颜色上总有一些偏差,又历时一个月,经过十余版的失败后,调出了最接近历时原物的6个样板颜色,最终找到了最接近历史原物的颜色。

图片

图片

党建引领讲好外滩新故事

外滩老建筑公司在项目启动之初就成立了公司党支部,并把做实党建引领,建设一个好项目,作为支部工作的核心目标。外滩老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业务总监梁春生介绍说,在项目前期工作中,面对长期、持续攻坚克难,一些员工觉得我们已经竭尽全力做了我们该做的,但项目推进还是非常缓慢,有时会出现畏难退缩情绪,甚至个别员工提出离职。支部充分发挥教育引领、凝心聚力的作用,通过召开专题会和谈心谈话等方式,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切实关心党员群众的思想和生活情况,经常性为职工群众加油鼓劲。结合项目实际情况,支部组建党员突击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坚,齐心协力攻克项目难题。为在项目工程建设阶段,更有效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增强项目建设参与各方工作合力,按照“高规格、高品质、出精品、树标杆”的要求,全力以赴、攻坚克难,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在外滩投资集团党委的指导下,由老建筑公司党支部牵头,联合项目施工总包、施工监理、投资监理等单位,于2020年10月份成立了项目临时党支部,创建了“外滩匠心”特色党建品牌创建,以工匠精神,助推精品项目打造。项目全面开工以来,公司党支部和项目临时党支部协同工作,以深化、做实“外滩匠心”特色党建品牌为抓手,服务精品项目建设工作。梁春生表示,160街坊项目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有的红色历史基因,党支部把深挖红色历史资源、讲好项目故事作为支部建设、党员教育的重要组成,形成了“四个一”研究成果,先后制作了一部历史文化纪录片《一座楼一座城》,出版了一本书《从工部局大楼到上海市人民政府大厦》,形成了一本书稿《人民的上海》,打造了一堂精品党课“上海的初心在这里启航”。同时,在原陈毅市长办公室,曾利用施工间隙临时设置为红色历史资源展示空间,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成为黄浦区红色历史教育点,为区域单位提供党建联建活动载体。

图片图片

支部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认可,在外滩投资集团党委的推荐下,支部先后被评为黄浦区“党支部建设示范点”、“黄浦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作者:范煜昊
选稿:蒋昕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