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上海又一座老建筑华丽回归,原工部局大楼明年年底前完成修缮后开放
上观新闻2022-10-10 08:14:02

以极致追求让老建筑早日重现光彩

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汉口路的合围街坊,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大楼——原工部局大楼静静地矗立着。1949年上海解放后,上海市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大楼的正门已露出修缮后的历史真容,但周边的建筑部分还被挡板围合着。从正门走进去,内部是一片开阔的空地。此时的空地正是工地的模样,热火朝天又井井有条。到明年年底,原工部局大楼项目将完成保护性修缮与更新。届时,上海将向市民再开放一座标志性的历史老建筑。

效果图采访对象提供

大楼内有几间小办公室,正是大楼修缮更新工程的建设团队——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点。十几人组成的公司团队,已在项目现场工作八年多,经历了房屋征收、产权归集、土地办理、设计方案、保护性修缮等环节,过程艰辛且复杂,但他们始终坚守,用“最严苛”的态度对待项目中的每一个细节,只为这座饱经风霜的老大楼能早日重现光彩。

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原工部局大楼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曾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1949年上海解放后成为新中国上海市政府大楼,直至1956年,留下了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身影。之后,市政府部分委办局仍留在此处办公。1989年,大楼被列为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和市文物保护单位。

为“重现风貌、重塑功能”,2014年,黄浦区政府和上海地产集团签订合作协议,并由上海地产集团下属世博土控公司和区属上海外滩投资开发集团合资成立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以原工部局大楼为核心建筑的“黄浦区160街坊保护性综合改造项目”具体实施。

2015年,160街坊项目正式启动,2020年全面开工,用了5年时间做足前期准备。“要修缮更新这样一座辉煌的历史建筑,前期准备工作非常庞杂,涉及房屋征收、产权归集、土地办理、设计方案与施工方案审批等环节,很多工作当时并没有先例可循。”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亦锋回忆:如,当时地块内既有居民又有单位,征收过程比较复杂;在产权归集、土地获取等方面,当时没有成熟政策支撑和现成经验遵循;由于大楼属于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保护单位,修缮更新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等需要经国家文物局等部委的批复认可……在外滩投资集团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项目团队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

严谨排摸收获意外发现

确定规划设计方案是前期准备中的“重中之重”。建筑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国际征集后,反复优化调整了近30版才确定。“当时组织的讨论会、专家会、汇报会等已多得记不清多少次。”

为摸清历史原貌,项目团队从上海城市建设档案馆中调取历史图纸,还不远万里到英国皇家档案馆调取资料。“几乎翻遍了与公共租界工部局相关的历史资料。”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排摸,项目团队有了“意外”发现:工部局大楼原初的设计是围合型平面,由于西南角的公共租界巡捕房直至1936年才拆除,公共租界工部局一直未能完成工大楼整街坊合围的初始设计,这成为这一建筑的一大遗憾。

效果图采访对象提供

正是基于前期严谨的资料排摸,最终的设计方案提出:保护性综合改造将对大楼西南角长期空缺的部分进行弥补,以实现整个街坊历史性的合围。

“未来,项目合围建筑庭院内将提供约3000平方米公共开放空间,市民游客可以走进大楼的公共空间参观、休憩。此外,按照70%高端总部办公、20%文化和公共空间、10%特色配套商业的业态定位,项目将打造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更新经典新街区。”

极致追求每一个细节

为实现老建筑修旧如故的效果,需要在施工之前对原有构件进行色彩、材料、工艺、质地、年代等的考证研究,按照“一件一策”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工序、工具、材料,逐件修复。单一扇门的修复,从脱漆、打磨到重新校色、上漆,全程就需要7道大工序。修缮过程中,项目团队用最“严苛”的态度来追求每一个细节。

在楼内主通道的地面马赛克样板制作中,由于历史工艺与现代工艺的不同,头几次做出来的样品,项目团队都觉得不满意。于是,他们重新联系了厂家,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攻坚。技术人员经过反复对比,分析马赛克的原料、成分、烧制温度等等因素,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调试,拿出了最接近原马赛克质感的一套样板。当这批样板被送到了施工现场,团队成员与设计人员对样板进行现场比对,但觉得在颜色上还略有些偏差。于是,他们又找到厂家。又历时一个月,经过十余版的失败后,技术人员调出了最接近历史原物的6个样板颜色。又一次回到施工现场,项目团队与设计人员再次进行比对,这次,他们终于找到了最接近历史原物的颜色。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出精品、树标杆。”朱亦锋这样总结上海外滩老建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项目中所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他常常鼓励项目团队成员:能够做160街坊这样的项目,是可遇不可求的荣幸,容不得半点马虎。

图片除署名外,均海沙尔摄
作者:唐烨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