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我们的歌》B组盲选开启,不同时代音乐人讲述光阴故事
凤凰娱乐2022-10-09 12:04:28

在熟悉的旋律中重温经典韵味,在代际融合中共同寻找光阴的故事。东方卫视代际潮音综艺节目《我们的歌》第四季汇集来自华语乐坛的老中青三代优秀歌手,通过“跨时代”重唱金曲,细品岁月人生。前两期中,A组嘉宾已成功完成盲选配对以及合作舞台首秀,本周,B组歌手林志炫、詹雯婷、大张伟、杨丞琳、张远、邓见超、许靖韵、焦迈奇、黄霄雲强势集结,继续用音乐带领广大观众感受经典魅力,传承时代记忆,节目将于本周日晚20:25播出。

实力前辈与后起之秀齐聚舞台 探索华语音乐新可能

《我们的歌》通过不同年龄层歌手之间的合作,旨在重塑华语乐坛金曲价值,实现华语音乐的传承与创新。B组嘉宾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唱将,也有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中生代音乐人,还有初出茅庐的新生力量,他们将赋予时代经典更多流行元素,让金曲焕发新生。

将热爱与专注诠释到极致的林志炫拥有极强的现场演唱功力和堪称“业界教科书级别”的标杆高音,《蒙娜丽莎的眼泪》《单身情歌》《没离开过》等作品兼具高技术与高情感,演唱难度颇高。詹雯婷凭借穿透力十足的清亮嗓音和对不同曲风的驾驭能力,在音乐领域不断获得认可与赞赏,更是无数人的青春记忆。创作“鬼才”大张伟的音乐风格独树一帜,《倍儿爽》《穷开心》《阳光彩虹小白马》等作品总是能给听众带来无尽的快乐,上一季中,他合作汪苏泷打造了诸多创意舞台,令不少观众直言还想在下一季看到他,如今回归第四季的大张伟会与谁牵手,继续音乐“创新”之旅呢?杨丞琳的加盟也是一大惊喜,她曾陪伴不少90后成长,《雨爱》《左边》《年轮说》等歌曲,每一首都堪称时代经典。

华语音乐的发展离不开前辈歌手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少不了中生代和新生代的接力和传承。全能艺人张远和好兄弟陆虎一样,在音乐上拥有不俗实力,一首《嘉宾》唱出多少人爱而不得的心酸。90后唱作型歌手邓见超凭借优秀的创作能力,备受业界看好,此外还有参加过知名唱跳比赛被广为人知的许靖韵,实力不容小觑。而新锐唱作人焦迈奇和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黄霄雲,均渴望在自我挑战中完成蓬勃生长。前者充满少年气息,喜欢将成长故事与个人气质灌注到音乐作品中,后者虽早已靠一曲《星辰大海》刷爆网络,但仍想要在音乐上创造无限可能,此番逐梦,万众期待。

九位歌手初见面欢乐多 张远“惨遭”焦迈奇抢人?

与A组嘉宾亮相流程一致,B组九位歌手同样需要用音乐年份作为代号,在隔屏互动中共同演绎《光阴的故事》选择意向搭档,并通过演唱节目组准备的四首歌曲,来进行舞台盲配合唱。九人合唱环节,每个人都将自己独特的经历与体会唱进歌里,当旋律响起,熟悉感和回忆感扑面而来。其中,声线独特和唱功优越的林志炫收到了多人的“表白”,许靖韵为争取与林志炫的合唱机会,率先表明自身的语言优势。邓见超则专门准备了二胡才艺,弹奏了林志炫的诸多代表作,最终会是谁可以获得与这位前辈歌手合唱的机会?

张远本拥有搭档选择权却惨遭抢人,就在大张伟询问他是否心有所属时,焦迈奇站了起来,希望大张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惹得张远大喊:“现在是来选我,你怎么还抢选我的人,那我走?”仅通过声音就让很多人猜中身份的詹雯婷,现场收获了来自迷妹黄霄雲的表白,对方自曝曾翻唱过她很多歌曲,还演唱了歌剧《魔笛》选段以示功底,希望博得前辈青睐,黄霄雲会梦想成真吗?而剩下的三位歌手,又将会用什么样的盲配舞台来给观众带来惊喜和感动?

一首首时代金曲,经过不同代际歌手的重新改编,被赋予全新的生命力,推动着华语音乐在传承中不断向前发展。更多B组嘉宾音乐舞台和盲选配对情况,敬请关注东方卫视《我们的歌》第四季,本周日晚20:25,我们不见不散!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