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当四川历史名人遇上“寒露”:一诗换得两尖团
封面新闻2022-10-08 18:38:18

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10月8日,我们迎来寒露节气。唐代元稹这样描写寒露节气:“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自此,天气将由凉爽向寒冷过渡,冬天的脚步声也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寒露时节的节俗和民俗与菊花和蟹分不开。蟹的美味,菊花的骨气和品格,让包括四川历史名人李白、杜甫、苏轼等在内的文人墨客留下不少传世佳作。苏轼曾用诗换螃蟹,留下“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的名句。

中唐之后,北方战乱,经济与文化中心不断南移,江南地区的稻作农业逐步发展成熟。由此,生于稻田的南方河蟹便不断增多,加之烹饪难度较海蟹更容易,食蟹之俗的流行范围便得以不断扩大,关于蟹肉的诗词佳句更是层出不穷。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时李白在长安,正处于官场失意之时,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写下了《月下独酌四首》。

组诗中的其四写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蟹螯是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自从东晋毕卓说了“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之后,历代的吃蟹人都格外推重蟹螯。蟹螯就是仙药金液,糟丘就是仙山蓬莱。姑且先饮一番美酒,乘着月色在高台上大醉一回。

李白借用蟹螯、糟丘的典故,并不是真的要学毕卓以饮酒了结一生,更不是肯定纣王在酒池肉林中过糜烂生活,只是想说明必须乐饮于当代。细细品味诗意,从中不难感受到诗人的旷达与孤独交织的复杂情绪。

“寒露吃蟹正当时,至鲜美味在人间”,到了宋元之后,咏蟹诗更是频频亮相,四川历史名人、美食家苏轼曾在《丁公默送蝤蛑》一诗中写下“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自嘲他宁愿通过写诗来换两只螃蟹吃。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花的月份。和大多数春夏盛开的花不同,菊花是反季节的花,越是霜寒露重,越是开得艳丽。寒露三候中的“菊始黄华”,指的正是菊花此时普遍开放。

李白在《感遇四首》中写道,“可叹东篱菊,茎疏叶且微。虽言异兰蕙,亦自有芳菲。未泛盈樽酒,徒沾清露辉。当荣君不采,飘落欲何依。”李白说秋菊是茎疏叶微、自有芳菲、徒沾清露辉,实际上,不过是借菊来说自己罢了。正当菊花荣盛的时候你不采撷,菊花飘落的时候你想采也没有了。抒发了作者对于韶华易逝、岁月难留的感慨。

杜甫自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写下一组七言律诗《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时,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生活失去凭依,遂沿江东下,滞留夔州。诗词中的意思是说,寒露凋伤了枫树林,巫山巫峡的气象萧瑟阴森。丛菊两度开放忆往昔感伤落泪,孤舟系在江岸像系在我思念故园之心。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之感跃然纸上。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