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10位“顶尖人才”每月两场经典剧目 一起看上京“风华正茂”
东方网2022-10-03 12:21:55

京剧演员成新生代偶像。昨天,一众90后00后粉丝为了自己的京剧偶像汇聚天蟾逸夫舞台,他们用掌声和欢呼为偶像打call,更为接下来的“风华正茂”上海京剧院拔尖人才系列演出叫好。从10月15日开始,上京遴选出的10位优秀演员主演,将为观众带来每人两场的经典剧目展演,展演持续至2023年7月,跨越一整年。

以戏促功 为京剧传承打造拔尖人才

“京剧的传承与发展靠的是出人出戏,人才是京剧事业的基石。”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表示,近年来,上海京剧院依托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发展基金会,培养了一大批戏曲艺术高端人才,建立了高资质的演员梯队。其中一批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优秀“青研班”研究生与“青京赛”获奖者已成为戏曲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今年,剧院延续“分行归路”整体战略和“一人一策”的人才培养机制,在这批梯队中,遴选出10位优秀演员作为拔尖人才培养对象,为他们量身打造“风华正茂”上海京剧院拔尖人才系列演出。

京剧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前辈艺术家积极发扬“传帮带”精神,“口传心授”的进行系统化传承模式。上海京剧院策划实施了“名师传艺”项目,在这十年里,优秀演员们在尚长荣、叶少兰、刘秀荣、李炳淑、王梦云、陈少云等许许多多全国京剧大家的悉心传授下,从表演技法到戏剧理念,都得到了深入的学习。

这一次,剧院也特聘全国名家、名师对10位优秀演员开展“一对一”本行当流派经典剧目的传授,帮助他们全面掌握流派表演技法、流派风格,并结合他们个人的艺术特长,进行传授,使他们在继承传统经典的同时,形成个人鲜明的艺术风格。

“风华正茂”上海京剧院拔尖人才系列演出将于每月推出两场经典剧目展演,由每位被遴选出的拔尖人才连演两场。结合每位主演的艺术特点和学演经历,展演精选了最具代表性的流派、行当经典剧目。

演出剧目由大戏和折子戏组成,以传统剧目为主,也有经典的新编大戏。演出呈现文武结合,唱念做打俱全,将全面展示演员的文武基本功和个人艺术领悟力。蓝天、高红梅、杨扬、杨楠、田慧、杨东虎、郝帅、郝杰、王玺龙、傅希如十位拔尖人才将先后带来《群英会·借东风·华容道》《林冲夜奔》《霸王别姬》《杨门女将》《谢瑶环》《红娘》《周仁献嫂》《壮别》《打侄上坟》《穆桂英挂帅》《白蛇传》《连环套》《曹操与杨修》《大闹天宫》《截江夺斗》《恶虎村》《三盗九龙杯》《蒋平捞印》《金刀阵》《长坂坡·汉津口》《雅观楼》《铁笼山》《子胥逃国》《正气歌》等。

培养偶像 让京剧在年轻人中生根开花

为了进一步扩大青年演员的社会影响力,让京剧艺术更好走进年轻人,上海京剧院还主动拥抱新媒体、新介质。媒体宣传灵活运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力争扩大演出受众群体,打造个性鲜明、更符合时代传媒需求的青年偶像梯队。借助偶像的力量,让戏曲走进年轻人,在他们中生根开花。

百视通网络电视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该项目的大屏独家合作伙伴,将在旗下IPTV、互联网电视大屏向全国用户呈现“风华正茂”上海京剧院拔尖人才系列演出的高清视频。同时配合每月两场专场演出,还主打“每月壹星”,以月为周期重点宣传每一位演员,通过开设专题、电视采访、幕后探班、小视频花絮、主题宣传片、互动讲座等线上线下多频次、多平台的推广,大幅增加主推演员的曝光率和受众度,从学艺演出到个性爱好,多维度展示新一代青年戏曲人的风采。

“通过合作,希望解决剧院演出‘一票难求’的难题,让看戏变成‘全天候’可看。而‘每月壹星’的粉丝互动,则可以多维度呈现青年戏曲人的魅力,让粉丝们‘心中有惦念,线下有连接’。”百视通有关负责人表示。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