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穿越1800公里,四川大熊猫为什么能登上奇迹号C位|“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封面新闻2022-09-29 23:35:09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卢荡 欧阳晨雨

村民上山采药就能邂逅“挂”在树上的大熊猫,野外的红外线相机也时常有大熊猫入镜……在偶遇大熊猫这件事上,四川人可以说是全国最“凡尔赛”的群体。除了大熊猫之外,其他珍稀野生动物也频频来“敲门”。这背后,是大自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回应”。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力度的增大,野生大熊猫种群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作为同时具有野生大熊猫和圈养大熊猫的特大城市,成都持续大力推进大熊猫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对大熊猫等珍稀濒危动物的就地和迁地保护,以及遗传资源保存贡献了“四川经验”。

9月27日上午,“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正式在北京展览馆开幕,在中央综合展区内,通过5G+4K超高清慢直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熊猫实现了它们的“穿越”之旅,参观者身在北京也能实时感受大熊猫魅力,领略四川生态之美。9月29日,封面新闻专访制作团队,揭秘熊猫慢直播幕后制作故事。

“从产生这个想法到真正落地将近3个月时间,我们团队从前期沟通选点位、到突破技术难点、再到落地实施,做了充分的准备和预案。”此次“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奇迹号高清屏幕上呈现的画面,有6路信号都来自四川。制作团队则是来自四川封面传媒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90后,他们发挥融媒体优势,用科技赋能,结合当下年轻人关心关注的视频呈现形式,最终选择以“慢直播”的方式,让四川大熊猫亮相北京展览馆。

“慢直播是借助直播设备对实景进行超长时间的实时记录并原生态呈现的一种直播形态。从目前的操作层面看,慢直播的画面基本来源于监控设备,是监控设备在媒体行业的应用,它真实客观,实时交流互动,网友共鸣强烈。”据了解,封面传媒科技公司长期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保持良好合作互动,其推出的“熊猫直播”在近4年时间里,已成为一档稳定、持续的直播栏目,深受各界好评、关注。

此次的熊猫慢直播也是在此基础上衍生而来,“慢直播之所以‘慢’,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较一般视听节目的节奏更加缓慢,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播放时间一般较长。”据了解,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参观者只要走进“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就能实现“云吸猫”的愿望。制作团队表示,未来“熊猫慢直播”的形式也将被保留,让四川大熊猫可以走进更多地方,与更多的观众见面。

确定了慢直播的呈现方式,背后的技术方案该如何落地?

作为媒体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封面传媒科技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围绕融媒科技、智慧内容、数字文传、产教融合、智能营销五大产业方向,拥有多个云展馆、数字文物、智慧媒资等项目的成功打造经验。

“这一次我们主要采用了5G+4K的慢直播技术方案,同时根据实际网络状况、防疫要求等采用专线强化网络、云导播台、机器辅助与人工审核等技术方案。”据封面传媒科技资深解决方案专家黄传能介绍,此次慢直播通过强大的技术保障,在展厅现场生动体现了四川3个点位内熊猫的真实生活状态,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四川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方面的成就。

为保障慢直播信号稳定、画面播出安全,制作团队在3个点位分别架设多个高清摄像头,对传输信号进行“机器+人工”初步筛选审核后,进入封面导播台。导播台还会对内容进行进一步分类审核,并选取一个最佳慢直播流进行延时播出。“我们推流与播出的全过程,都有一主一备两路信号,在主画面需要替换时,可以随时切换备用慢直播流。”

据封面团队介绍,封面的智媒云融媒技术已经形成包含80余个模块、800余项功能的服务体系,除了本次应用于展览现场的5G+超高清慢直播外,已经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融媒平台和大型展览项目。

“快来看,那个熊猫太可爱了,它正在吃笋子!”9月28日早上,在北京“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前,奇迹号高清大屏幕上,实时慢直播的大熊猫画面让参观者忍不住驻足,拍照打卡,合影留念。而直播信号的另一端,则是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的二号别墅。

这次亮相成就展的大熊猫分别来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二号别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盼盼园和雅安基地豹子山3个点位。如何从据说“人手一猫”的四川挑选出最终亮相的大熊猫?制作团队表示,这就是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我们经过了多次的踩点比较,并制作了多版机位架设方案,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一方面是架设机位的可操作性,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尽量在架设过程中,不要对大熊猫原本的生活产生影响。”

而此次四川大熊猫最终能够以慢直播的方式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希望能和封面传媒科技一起,让更多的人通过大熊猫,看见四川生态之美,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应有的贡献。”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