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人口剧增、公交车运能不足、大量市民骑行非机动车至地铁站引发“顽疾”——泗泾站外乱停车群策群力解难题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2022-09-27 11:16:01

因导入人口剧增,而公交车运能又相对不足,泗泾镇市民骑行非机动车去乘坐轨交9号线就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首选,由此导致大量非机动车涌入轨交9号线泗泾站附近,引发了乱停车现象,尽管相关部门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但都无法破解这一“顽疾”。最近的一次措施是自8月1日起,该区域加装“蓝色道钉”后,哈罗单车必须停放在指定区域内才能上锁,此举试图从源头上治理停车乱象。然而,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停车乱象虽稍有好转,但仍未达到预想目的,要想彻底破解这一“顽疾”,需要相关各方群策群力,共同努力。

    公交配套不足,自行车成刚需

    “哈罗单车用户您好,请把单车停在白线内,否则无法上锁……”每天上午9时许,承接清运哈罗单车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始整理并清运轨交9号线泗泾站附近的哈罗单车,一旁的喇叭循环播放着停车提醒。采访当天10时许,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外婆泾路泗陈公路路口整理单车并将单车停放在划线区域内,并将一些单车搬上货车清运走,经过一番整理后,看上去整齐有序了很多。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是专门承接清运哈罗单车公司的员工,每天早上负责清运走一部分单车,到了下午5时,根据上班族的回流再放一批过来。

    “早上会搬走一批,不搬不行啊,车子太多了,有些会停到马路上去。”工作人员说。在这个距离轨交9号线泗泾站进站口200米的地方,人行步道上已经停满了哈罗或美团单车,而这个路口只是轨交泗泾站停车乱象的“冰山一角”。再往前走100米,进站口附近的区域则成了电动自行车的“天下”,放眼望去,停满了各式各样的电动自行车。单车或是穿插其中,或是索性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

    一名女士推着电动自行车来到进站口附近的停车区域,左右环顾寻找能够“见缝插针”的地方。“这里车子太多了,很难停,经常要搬动人家的车子让空隙大一些,才能把车子‘塞’进去。”该女士说。另一边,还有一名女士正吃力地搬动别人的电动自行车,好给自己的车子留出离开的通道。“这里坐公交车不方便,两公里的路索性自己骑电动车出行了。”她说。

    人口急剧增长,导致客流巨大

    据悉,2010年,泗泾镇辖区总人口为9.43万人,近几年,随着导入型人口的急剧增长,区域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负责该区域的城管工作人员金先生透露:“每天早上7时开始,非机动车不断涌入,直到晚上7时多,才走了一半。”采访期间,记者看到,负责该区域的网格工作人员正在附近巡查,时不时地挪动电动自行车,“只能调整下车子的摆放状态,因为没有空地,所以无法搬离乱停放的车辆”。

    据轨交9号线泗泾站相关负责人周先生介绍,早高峰时段,泗泾站进站客流已经超过2.2万人次,每日客流量超9万人次,在全市所有地铁站点中“名列前茅”。“客流量排名蛮靠前的,每年客流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他说。据了解,目前在该站点停靠的镇内公交虽有松江45路、松江46路、松江46路区间、松江47路、松江48路、1845路和1846路7条线路,仍远远无法满足运送大客流量的需求。再加上线路间隔时间为15分钟至70分钟不等,乘客等待的时间相对较长,所以,绝大多数市民宁可选择骑非机动车,或者是共享单车出行。这就引发了非机动车大量涌入轨交9号线泗泾站附近停车区域,而停车区域又有限,致使出现了停车乱象。

    今年3月,松江区人大代表徐香春在《关于完善泗泾大交通体系建设的建议》中写道:“随着泗泾城市化快速发展,商品房住宅小区逐年增加,同时优越的地理区位、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新凯大型居住社区的日益完善,大量外来人员和市区动迁户涌入和定居泗泾。”据该报告,目前泗泾镇实有人口23.3万,人口的急剧增长使得全镇交通资源紧缺的矛盾日趋突出。

    多项举措出台,效果仍不明显

    轨交9号线泗泾站除了兼具轨交站点的通勤作用外,还因毗邻镇内较大的商业区三湘四季商业广场,造成了人流量的叠加。为此,三湘四季商业广场管理方辟出了广场周边的一圈区域,作为非机动车的停车区域。

    2019年起,泗泾镇相关部门陆续采取人行通道划出非机动车停车区域、设置硬阻隔、增加指示牌等措施,来应对停车乱象。特别针对进站主干道,在进站区域设置了品字形隔离设施,试图阻挡非机动车的停放。此外,还将站台下方停车区域改为非机动车停车场,将原来的机动车停车场北移。今年5月,泗泾镇携手哈罗单车,在距离站点100至200米的人行通道处设置了“蓝色道钉”,引导单车有序停放。

    即便相关措施陆续出台,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难道这个问题就这样陷入僵局?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站点200米处,位于外婆泾路泗陈公路附近有一片杂乱的绿植,这片区域是否可以利用?周边公交能否增能,从而减少非机动车驾驶人群?轨交站点设置后,配套硬件设施能否跟上?行业主管部门能否及时监管?轨交9号线泗泾站停车乱象已成为一个综合性问题,单靠属地力量已难以应对,这一“顽疾”无疑需要相关各方群策群力才能最终破解。

附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