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全面禁售槟榔正当其时 禁售之后怎么办?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2-09-21 10:31:23

日前,“36岁歌手嚼槟榔6年因口腔癌过世”话题登上热搜,并引发热议,这位因槟榔罹患口腔癌离世的歌手傅松曾呼吁“珍惜生命,远离槟榔”。而近期浙江、四川等多地已然展开行动,明确要求下架并禁止销售槟榔。(9月20日中国网)

关于槟榔,早在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已将槟榔认定为一级致癌物,槟榔已经在新加坡、阿联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被认定为毒品。媒体也时有槟榔强烈致癌性的相关报道,比如,专家介绍,台湾民众热爱吃槟榔,而当地卫生署报告指出,台湾口腔癌患者10年内增加近3倍,其中九成是长期嚼食槟榔的。据卫健专家介绍,湖南是槟榔的生产、消费大省,口腔癌的患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以上。而2012年泰国政府彻底禁售槟榔后,该国男性口腔癌发病率一度降低到 0.012%。由此看来,全面禁售槟榔,有利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有利于节约医疗经费,也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

2019年,湖南槟榔协会曾发出文件,要求所有槟榔生产企业停止国内全部广告宣传;2021年9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2020年3月1日,最新版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正式实施,它取消了食用槟榔的类别,槟榔作为食品的生产许可和监管便缺乏了依据。由于当时鉴于一些厂家的加工许可证还未到期,各地只能实施审慎监管。而据媒体报道,目前多家槟榔加工厂证书有效期都已经超时,可以说,全面禁售槟榔正当其时。在更多地方跟进的同时,国家层面更要统筹出台全面禁售槟榔的时间表,避免一些企业两面三刀。

但是也要看到,一方面,目前槟榔产业规模近千亿元,仅仅湖南省槟榔食品生产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超过500亿元。另一方面,海南、湖南以及广东部分地区盛行咀嚼槟榔,这已经早是一种文化现象。全面禁售槟榔后,这些产业工人何去何从,槟榔销售会不会转到地下反而增加了治理难度?还需要未雨绸缪,拿出相应的统筹解决办法。

就嚼槟榔的习惯而言,需要通过消费升级来让消费者放弃槟榔。口香糖的衰落是一个样本。曾几何时,随身携带口香糖曾是许多人的习惯,随地吐的口香糖给清理带来了极大不方便,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各界也做了大量宣传工作,现在口香糖的身影已经从口袋里消失了,这固然与文明素养的宣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漱口水、清口含片等新宠早已取代口香糖,也就是说,消费升级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

就槟榔产业而言,槟榔还具有药用价值。槟榔具有促进消化、润肠通便、消炎、杀菌、导滞缓泄、增强免疫等功效。可用于减轻头痛、便秘、积食、食欲不振等症状。如将槟榔浸在水里,再用来泡脚,可有治愈脚气的效果。另外,对治疗寄生虫也有良好的效果。这或许需要产业转移,把槟榔从食品产业转向制药产业,通过提取槟郎的药用价值,来保企业保就业。

作者:丁慎毅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