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东方快评丨景区应走出“过度商业化”的迷思
东方网·东方快评2022-09-20 09:36:19

“进入古镇,到处都是红柳烤肉、臭豆腐、大鱿鱼、奶茶、工艺品铺子,招牌都差不多,建筑样式也大致相同,不同的可能只有明信片上面的地址。”,今年暑期有很多旅客投诉景区过度商业化的问题,包括景区内购物场所数量较多、面积较大、经营秩序欠佳;商业街过长,景观质量差,普遍存在不明码标价、服务质量差等经营不规范问题;广告较多,影响景区旅游品质……(9月19日《法治日报》)

景区过度商业化发展的问题,由来已久。天南地北的各地景区,都在走商业开发模式,但很多景区在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商业味道过浓,缺乏景区的独特韵味。比如,景区商业街风格相似,热衷仿古建筑,店铺千篇一律;旅游纪念商品雷同,充满着浓厚的“义乌造”气息;强制推销、拉客,服务态度不好等。景区商业化发展是为了牟利,本不为过,但是景区还兼有文化、休闲属性,过度商业化发展,则就容易失衡,导致消费者体验感下降。

近年来,随着旅游经济的大众化发展,旅游市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跟着旅游团参观景点、拍照留念、购买纪念品等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因缺乏自主性,形式单调重复,已经逐渐式微,不再是主流。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上沉浸式、休闲式、社交式旅游,将旅游当做一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休闲娱乐的活动,有人只是为了“打卡”,有人是冲着口碑慕名而来,有人特意找冷门小众景点,等等,不一而足,反映出旅游市场的多元化。

现在不是短缺经济时代,景区不再是独家生意,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无论是风景区还是游乐场,市场上都有着大量的同类型景区,所以现在是供应过剩,游客挑景区的时代了。很多游客已经游玩过许多景区,见多识广,对景区的商业化套路,早已经见怪不怪了。而且,如今网络社交媒体发达,信息传播速度非常迅捷,关于景区的旅游攻略、点评资料也很多,游客可以方便地查询,了解景区信息后,再做定夺。

如果游客无论到哪个景区,都要面对相似的景点、商品,获得一样的消费体验,那么就缺乏新鲜感,失去了旅游的乐趣。显然,过度商业化的景区,其发展模式落后于时代,仍然是坐地赚钱、唯利是图的思维,导致景区自身形象被削弱,遭到广大游客的吐槽不满,进而用脚投票,也并不奇怪。长此以往,此类景区将面临游客数量下滑、收入减少的困境,最终被市场淘汰出局。

因此,当务之急,景区需要摆脱“过度商业化”的迷思,反思不合理的商业模式,根据新时代的消费潮流,做出适宜市场的调整。景区可以适当减少商业元素,规范商家经营行为,禁止商业套路,优化商业资源,探索发展具有独创性、新颖性的产品和服务,让景区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引入游客评价机制,认真听取游客建议,及时做出相应的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作者:江德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