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披荆斩棘》极致绚烂舞台“燃炸”现场,然后呢?
文汇2022-09-20 09:02:13

《披荆斩棘》第二季自初舞台的“回忆杀”之外,“一公(即选秀里第一次公演)”“二公”均已结束,被淘汰的哥哥大多在人气榜上垫底,并不意外。

尽管“二公”出现了《阿嬷的话》这样的催泪舞台,舞台也一如既往甚至越来越复杂绚烂,可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是——《披荆斩棘》话题热度和舞台震撼力都不及以往。作为曾被寄予厚望的头部综艺,《披荆斩棘》亟待拿出更具惊喜感的内容。

对此,上海大学电影学院教授刘海波认为,《披荆斩棘》第二季反响不及预期并不意外。随着综艺总体创作井喷,尤其头部节目竞争愈发激烈;而在逐步掌握“情怀杀”这个“流量密码”后,主打资深艺人的竞演节目层出不穷,其影响力也相应被“摊薄”。在依靠“燃爆”舞台带给观众视听震撼的同时,如何在“老歌重唱”的基础上,触发大众更深层次的情感共振与精神共鸣,值得深思。

作为音乐竞演综艺已将舞台呈现推向极致

单就观众反馈看,《披荆斩棘》第二季可以称得上制作精良、用心十足。

从阵容上看,集结温兆伦、苏有朋、张震岳、吴克群、黄义达等一批拥有“出圈”代表作的知名男艺人,足以覆盖60后到90后各年龄段的青春回忆。尤其是苏有朋重唱起一首小虎队的代表作《红蜻蜓》,不仅网友留言刷屏“我的青春回来了”,也让台上的其他男艺人流泪哽咽,足见其作为中国初代偶像的号召力。

而从口碑来看,其目前7.3分的网友评分,与第一季持平,远高于完播不久的同类型“姐姐”综艺《乘风破浪》第三季。这离不开台前幕后的全情投入。“一公”舞台上,出现了周杰伦《霍元甲》、林俊杰《新地球》、莫文蔚《忽然之间》这些传唱度很广的“一线”歌手大热曲目,其版权费自然不菲,令网友感慨“经费在燃烧”。

而面对这些热门单曲,艺人也在舞台表现上绞尽脑汁。比如苏有朋在准备《霍元甲》这首歌时就提出不少想法丰富舞台呈现:从飞檐走壁、回旋踢的吊威亚武打场面,到加入刺客拯救妇孺的剧情设计,虽然没能全部实现,但最终舞台上“火刀舞”的呈现还是让人眼前一亮。

如果说苏有朋的用心体现在为舞台做“加法”,那么郑钧、苏见信等摇滚、民谣歌手这一组的用心则体现在为舞台做“减法”。别看他们去掉了导演组安排的所有舞美设计,甚至穿着日常着装就登上舞台,可他们在音乐编排上下足功夫。莫文蔚这首温柔恬静的小情歌改出了磅礴的摇滚气势。一段郝云演奏的苏格兰风笛堪称点睛之笔,寓意“风笛响起时就是希望”。如此“减法”也是“加法”——网友在弹幕刷屏“这组只剩实力了!”

资深艺人密集频繁露脸,大众的“情怀”不够用了!

既然节目品质一流,IP品牌效应仍在,为何热度不及预期?

最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大众的审美疲劳。《乘风破浪的姐姐》横空出世之时,利用的正是资深艺人与偶像练习生模式碰撞所产生的“化学反应”,传递“30+也可以尽情绽放,成就更好自己”的励志热血;而此后《披荆斩棘的哥哥》,“怀旧”效应凸显,陈小春、张智霖、言承旭等明星勾起观众对于TVB剧集、台湾偶像剧的回忆。到了《乘风破浪》第三季,王心凌“一枝独秀”,被网友戏称“靠一首《爱你》拯救了一档节目”。某种程度上也折射着——情怀虽然是屡试不爽的流量密码,可反复使用,也会产生倦怠期。可以说,大众回忆是天然的流量热度加成,也成了创新前行的包袱。

其实综艺主创也逐渐意识到资深艺人的号召力不断被“消减”。于是我们看到,尽管“浪姐”“披哥”参与的艺人总数基本不变,但明星的重量级不断提升。这一方面是艺人愿意主动参与到优质节目获得更大舞台,另一方面也是一两位艺人已不足以撬动大众关注度,需要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不同受众群的艺人来充实“情怀”队伍。然而眼下,不只综艺掌握了“情怀杀”这一流量密码,线上演唱会、直播等均开始打资深艺人牌。在刘海波看来,相比于演唱会一次性消费所缔造的亿级流量神话,综艺的播出周期更长,所需要的注意力和关注度更大。而当情怀牌打完,又没有新的内容及时填充,观众追看节目的动力自然减弱了。

确实,回想“浪姐”的高光时刻,正是那英、宁静等一批中年女演员抛开过往成就,为呈现最好的舞台高强度训练,从零开始学习唱跳技巧。她们奋力拼搏、绽放自我的样子足够激励人心。而同平台播出的小制作、低成本《快乐再出发》之所以呈现“长尾效应”,“圈粉”大量年轻观众,也不只是因为嘉宾作为“07届快乐男声”的身份,而是他们借由言谈、创作所呈现出面对事业低谷豁达、坚韧、乐观的态度。经过人生历练的歌手们有故事、有内涵、有精神,值得在舞台之外,用综艺镜头更好地呈现给大众。

作者:黄启哲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黄启哲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