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非凡十年 | 河畅、水净、岸绿、景美……家门口的河道微波粼粼!
上海徐汇2022-09-20 08:12:47

自古以来,华泾镇依水而生,因河得名,又靠水运兴盛,是故,河湖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近年来,徐汇区华泾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河道治理成效显著。如今,春申塘(华泾段)这部流动的“史书”,又翻新出值得品味的新篇章。

碧水保卫千年的接力

图片

沿着春申塘-华泾法治文化长廊,漫步在红黄白蓝四色相间、花草树木掩映的步道上,悠悠流淌的春申塘映入眼帘,微波粼粼,景色宜人……

春申塘,又名莘村塘,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相传为战国时期春申君开浚,故称春申塘。据记载,自春申塘开浚以来,各朝政府均十分重视该河道整治,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至今,记录在册的大规模整治共有11次。最近一次是1978年,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整治并开挖,便形成了如今的规模。

图片

千年接力,久久为功。2017年起,华泾镇又开启了全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多元化水质改善之路。应拆则拆、集中整顿,有效改善了河道周边环境;清淤疏浚、垃圾清理、提升水质,碧水保卫战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周边的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撑点。

横塘纵浦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图片

春申塘西起北竹港,向东穿越北横泾进入徐汇区,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六级航道。春申塘属于典型的“横塘纵浦”的横塘格局,在华泾港和关港之间入浦,贯穿淀南水利大控制片的主要河道,全长约9公里,其中华泾段长约1公里。

正是这“横塘纵浦”的河网分布,使得周边不至于在大雨、台风天遭受水涝之灾。相传,很久以前,春申塘所属之地还是一片荒凉的沼泽,雨水多了,就泛滥成灾;雨水少了,又河底朝天,人们深受其害,咒之为“断头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来到这“断头河”河畔,不辞辛劳地弄清来龙去脉,带领百姓疏浚治理,使之向北直接入长江口,一泻而入东海。从此大江两岸,不怕旱涝,安居乐业。

图片

图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近年来,华泾镇扎实开展堤防设施精细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推动“绿色堤防、生态堤防、安全堤防”建设。2021年,春申塘(黄浦江-龙吴路段)实施了防汛墙维修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防汛能力,消除岸段墙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为百姓安居乐业打造了一道更加安全、亮丽的滨水绿色屏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申塘(华泾段)的治理,接续千年、方兴未艾。依托河长制,以“人水和谐”为目标,春申塘(华泾段)正以“河畅、水净、岸绿、景美”的姿态,擦亮徐汇的“水名片”。这部流动的“史书”,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家门口的春申塘,需要每个人的自觉爱护。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