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乘双层巴士开启微旅行!春秋旅游推出十条“海派城市考古”线路
上海长宁2022-09-19 16:03:43

9月17日,随着2022年上海旅游节正式开幕,春秋旅游推出10条“海派城市考古”双层巴士微旅行主题线路,包括上海的美食娱乐、建筑交通、城市变迁、海派文化等,带领游客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发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图片

早上8点半,“海派城市考古”微旅行双层巴士正式发车。参加本次“海考”首发之旅的百名游客,是“大上海保卫战”抗疫志愿者。一百人分别乘坐两辆贴有“乐游上海”标识的主题巴士,分成10个“海考”小分队,跟随春秋导游开启“海派城市考古”之旅。

乘车途中,游客通过聆听不同“海考”点位上导游的串联讲解,除了能获得各自点位的“海考”体验,还能在车上了解到更多的都市旅游信息。

图片

10条“海考”之旅,包括“静雅武夷”“文化之源”“百年武康”“胜利转移”“城南往事”“百年校园”“水岸新颜”“上海铁路”“近代文脉”“百年都市”等。每个“海考”点位上,都有至少三个“考古”小问题,来加深游客对于细节“发现”的印象。

比如,“你知道上海第一栋外廊式建筑在哪里吗?”“你知道上海仅存的近代英制露天泳池在哪里吗?”“你知道上海的铁马路是哪一条吗?”“你知道1921年7月30日晚上发生了什么?”带着一条条“考古线索”,小分队成员在城市漫步中不断发现与众不同的风景,实地获得相应问题的解答。

图片

本届旅游节推出的“海派城市考古”线路,分布上海各区。线路将围绕一批经典海派城市建筑,挖掘一系列新玩法、新空间、新体验,引导大家用全新的目光去发现这座城市的升级“迭变”。

春秋旅游副总经理周卫红认为,“海派城市考古”是上海未来五年的旅游重要IP,春秋作为上海的旅游企业,一定会将这个IP化作更多可看、可听、可尝的一系列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使之成为上海都市旅游的真正吸引力。

线路介绍

“海派城市考古”10条主题线路

线路一:建筑阅读•百人“海考”之静雅武夷

线路安排:武夷村→小白楼→城市文化会客厅、乐街湾上海味道→295艺术空间、穆氏葱油饼→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写实石砚雕刻技艺”传承基地鹿园→丝享荟→仁义新村→新中国的第一张股票飞乐音响→比利时领事馆→孝义新村→上生·新所

线路二:海派文化•百人“海考”之文化之源

线路安排:徐家汇天主堂→气象台旧址→光启公园→藏书楼→徐汇中学

线路三:街巷行走•百人“海考”之百年武康

线路安排:武康大楼正对面香樟树(天平路淮海中路转角)→天平路42号→武康大楼长廊→沿武康路→直走到华山路结束

线路四:红色印记•百人“海考”之胜利转移

线路安排:南昌路100弄→一大会址→博文→黄陂北路

线路五:城厢掌故•百人“海考”之城南往事

线路安排:中华路乔家路口下车→七百年古银杏树→巡道街口宜稼堂→梓园→乔一琦将军旧居→药局弄→乔家栅→九间楼→修仁堂→凝和路→蓬莱路叶企孙旧居

线路六:一江一河•百人“海考”之百年校园

线路安排:万航渡路前往华政苏河步道入口处→“一带十景”思孟园、格致园、倚竹苑、獬豸园、华政桥、桃李园、东风角、法剧场、银杏院、书香园→中山公园

线路七:遗存蝶变•百人“海考”之水岸新颜

线路安排:天安千树→M50→纺织博物馆→顾正红纪念馆→梦清园→江宁路桥上观上海造币厂

线路八:交通发展•百人“海考”之上海铁路

线路安排:上海铁路博物馆

线路九:名人寻访•百人“海考”之近代文脉

线路安排:鲁迅公园→山阴路→鲁迅故居→恒丰里→内山书店旧址→拉摩斯公寓→多伦路

线路十:城市变迁•百人“海考”之百年都市

线路安排:工匠馆→沐恩堂→九江路→南京路

作者:李毓丹
选稿:倪皓月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