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国葬倒计时:英国如何借女王“余音”扛起“后女王时代”?
上观新闻2022-09-19 07:03:41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其漫长一生中曾打破许多纪录,如今,她的离去也将在英国历史上烙下前所未有的深刻印记。

9月19日,女王葬礼将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将有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名代表出席,其中包括近100名总统和政府首脑,以及20位外国王室成员。

国葬有哪些看点?英国政府将借机安排哪些活动?又将对外交关系产生何种影响?一连串问号映射出外界对这场盛大典礼的好奇与关注。

万众瞩目

9月19日,是英国女王国葬日,预计将有超过2000名宾客现场出席典礼,包括多国元首和政要等。全世界观众可在网络和电视上观看直播。

当地时间10时44分,女王灵柩将从威斯敏斯特宫出发,搭乘英国皇家海军的国宾炮车,由142名皇家海军士兵牵引,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送葬队伍将由约200名乐手引领,包括国王查尔斯三世在内的王室成员将步行跟随。

11时,女王灵柩抵达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国葬仪式开始,由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院长主持,英国首相特拉斯和英联邦秘书长将诵读悼词。

这是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自1760年以来首次举行君主葬礼。这座拥有1000多年历史的“政治博物馆”曾见证包括女王在内逾40位英国君主登基,也曾送别英国各界名流,比如科学家牛顿、达尔文,文学家狄更斯,政治家丘吉尔等。如今,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丧钟,将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君主而鸣。

11时55分,随着仪式进入尾声,英国将进行两分钟的全国默哀。伦敦希思罗机场也将停飞30分钟以向女王致敬。12时整,仪式将在军号、国歌和哀乐中结束。

随后,女王灵柩将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前往位于海德公园南部的威灵顿拱门。下午1时,灵柩会被抬上国家灵车,驶向伦敦附近的温莎城堡。这座距伦敦40多公里的千年古堡对女王而言意义非凡。少年时,她在那里度过战争年代。晚年时,她将那里作为永久居所。

下午4时,王室成员将在温莎城堡内的圣乔治教堂为女王举行安葬仪式,约800名宾客参加。仪式将包括一些象征着女王统治结束的环节,比如女王灵柩上的王冠和权杖将被取下并放置于祭坛上。

晚上7时30分,圣乔治教堂将举行只有女王近亲参加的礼拜。随后,女王将与已故丈夫爱丁堡公爵一起长眠于此。

外交舞蹈

这是英国自1965年丘吉尔葬礼以来,时隔57年再次举办国葬。由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容量”有限,过去一段时间,英国政府为这场典礼的后勤和安保工作“抓耳挠腮”。

一方面,英国与大约185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欧洲王室成员众多,因此控制出席人数难度很大。为了避免交通混乱,英国规定各国领导人不能搭乘专机或私人专车,必须先在特定地点集合,再搭乘接驳大巴前往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另一方面,葬礼将是伦敦警察厅处理过的“最大单一警务事件”。后者正为安保工作秣马厉兵。为确保仪式顺利进行,伦敦上空将设置禁飞区,部分道路已被封闭,狙击手将在楼顶待命。

到目前为止,英国官方尚未公布完整名单,各国来宾已纷纷启程或抵达伦敦。

王室方面,来自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王室成员已确认参加,包括比利时、西班牙、丹麦、瑞典、挪威、荷兰、文莱、不丹、日本等国的君主。其中,日本德仁天皇夫妇受到关注。这是德仁自2019年10月即位以来首次出访,也打破了日本天皇鲜少参加海外葬礼的传统。

领导人方面,美国总统拜登及其夫人领衔外宾名单。法国总统马克龙、土耳其“强人”总统埃尔多安、巴西总统博索纳罗、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韩国总统尹锡悦等人均确认出席。其中,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引人注目。17日晚,他与英国新任首相特拉斯通话,据称定于18日抵达伦敦。上述动向引发一些人权组织反对。

中国外交部宣布,应英国政府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将出席伊丽莎白二世女王葬礼。

与此同时,据英媒披露,有几个国家没有出现在嘉宾名单上:俄罗斯、白俄罗斯、缅甸、叙利亚、阿富汗、委内瑞拉。

有评论称,女王葬礼是一场微妙的外交舞蹈。各国政要可能都在思考几个问题,并以此作为两国关系的最新指标,比如会受何种接待?能离主人多近?会和谁站在一起?东道主英国可能会以不同等级为借口,将某些国家分开,以免潜在的外交事件。

分析人士指出,葬礼外交由来已久。东道国可借机对内提升凝聚力,对外展示软实力;来访国可借机巩固与东道国的政治关系、增进友谊。一些国家还会借助这一多边外交场合实现某种“外交突破”等。

就这次葬礼而言,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欧洲学会副会长丁纯指出,英国“脱欧”后喊出“全球英国”的口号,试图保持其影响力不会随着“脱欧”变得越来越小。无论从找回昔日荣光还是保持目前地位的角度,英国女王都具有象征意义。尽管理论上说,君主制不是现代社会的标配,但女王凭借其个人魅力、政治经历以及关于国际问题的独到见解,在国际社会享有很高声望,为王室和英国的形象加分。因此,英国肯定想利用这个机会,将葬礼作为扩大影响力的平台。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指出,英国正在利用女王葬礼的契机,展现自身软实力,可从几方面观察。

舆论方面,近来英国媒体持续报道民众长时间排队悼念女王的消息,以此体现英国人对王室的感情,起到提振民心、支持王室和政府的积极作用。

王室方面,这是查尔斯三世首次以英国国王身份出席国际活动。王室希望借女王“余音”,来显示其在英联邦内部的影响力,以帮助查尔斯三世更顺利地执掌英联邦。

政府方面,随着多国政要聚集,这是英国近些年来难得一见的高规格外交场面。政府可能也想借机开展“主场外交”,达到一些外交目的。比如,拉近与欧洲国家以王室为纽带的政治关系,借助元首碰面的场合推进领导人之间关系等。

艰巨任务

尽管大佬云集,唐宁街和英国外交部此前却一直强调,将以严谨肃穆的态度有条不紊地举办典礼,不会在女王葬礼的场合举行正式会晤。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白金汉宫定于18日为外国领导人举行招待会,但不涉及双边会谈。

随着葬礼临近,英国政府似乎有所松动。英媒称,英国首相特拉斯可能会在女王葬礼前与一些“关键盟友”领导人举行低调、小规模的私人会晤,但不会合影或举行记者会。

舆论认为,英国新政府刚刚起步、通胀危机迫在眉睫,围绕几组关键的外交关系,特拉斯任务艰巨,葬礼提供了诱人的互动机会。

比如,英美关系方面,距丘吉尔宣布“特殊关系”已有75年,这两个亲密盟友在大西洋两岸都处于政治不确定时期。表面上看,随着对待中俄问题态度强硬的特拉斯上台,英美似乎更趋于“同频共振”。但特拉斯也强调,美英特殊关系不是排他性的。近段时间,拜登政府正在密切关注并衡量特拉斯的立法态度,特别是其有关推翻“脱欧”后北爱尔兰部分贸易安排的言论,可能导致英欧关系、英美关系出现裂痕。

据英国首相办公室17日的消息,特拉斯与拜登原定于18日举行的私人会晤已被取消,两人将直接在21日的联合国大会上举行“全面双边会晤”。拜登拟于18日吊唁女王并与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会面。

再如,英法关系方面,舆论认为,法国希望在约翰逊离任后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因此,特拉斯与马克龙之间的会面可能很有趣。不过,法国媒体泼冷水称,部分英国保守党人根深蒂固地认为,法国在英国和欧盟的关系中扮演着消极角色。除非围绕北爱尔兰和英国“脱欧”的难题得到解决,否则两国关系不可能得到改善。

据悉,特拉斯17日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内塞举行会晤,并定于18日会见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波兰总统杜达和爱尔兰总理马丁。

“英国希望借女王葬礼来达到政治和外交目的,但这只是一种愿望。”崔洪建指出,“葬礼外交”能达到什么程度,或者葬礼过后潜在问题会不会更趋严重,都是未知数。可以肯定的是,葬礼会暂时掩盖一些矛盾。比如,英联邦国家不可能在这个礼仪的场合公开批评君主立宪制,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暂时也不会挑事。但“葬礼外交”有其时效性。今后,等人们走出怀旧情绪,如果英国王室和政府继续暴露出各种内外问题,可能会遇到另一套现实逻辑,反而衬托出固有问题之严重。

丁纯指出,俄乌冲突背景下,葬礼给英国提供了外交舞台,特拉斯政府需要展示一定的外交姿态,赢取相应的存在感和影响力。但英国现在最主要的麻烦仍是国内问题,实际就是“脱欧”冲击下的经济滞涨,以及劳动力短缺。特拉斯上台时说的三大目标,主要也都针对英国内政。

在一场喧嚣的葬礼和告别后,身处艰难时刻的英国将如何开启“后女王时代”?历史正在等待答案。

选稿:李婉怡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