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得脑瘤?“脑健康日”,专家提醒来了!
上海徐汇2022-09-17 16:12:23

图片

图片

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手机辐射属于可疑致癌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物质致癌性分为五类,依次为:1类(对人体致癌),2a类(对人体可能致癌),2b类(对人体可疑致癌),3类(不列为对人体致癌),4类(人体不可能致癌)。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癌症研究机构,将手机使用相关的射频辐射分类为2b类,即对人体可疑致癌。主要依据来自于14个国家、31位科学家根据2708名神经胶质瘤(脑瘤的一种)患者和2972名健康者进行的对照研究,认为神经胶质瘤的发生与手机使用具有相关性,但射频辐射对人体致癌的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的致癌证据也有限。

手机辐射的危害到底有多大?

辐射可以分成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大类。

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伽马射线等)存在于医院的CT机、X光机、放疗、紫外灯、伽马刀治疗等,辐射频率高、能量大,很容易将原子中的电子激发出来,产生离子化,在穿透人体组织的时候,能够破坏人体的DNA杀伤细胞,造成机体损伤,同时存在致癌风险。对人体的致癌性是明确的,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分类为1类。

我们常接触的手机、微波炉、WIFI、电脑、阳光等产生的辐射均属于非电离辐射。这类辐射携带的能量低,一般不能破坏细胞的结构,只能使水分子的运动加快,产生热量,这就是在太阳照射下我们会感到热的原因。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研究表明,手机向人体头部传递的能量小于0.125W,而强烈的阳光可以传递约43.8W能量,是手机的380倍。如果是短时间使用手机,由于能量较小,手机电磁波穿透皮肤和颅骨比较困难,但长时间使用手机,辐射是否有累积效应,目前并不明确。

脑瘤的病因是什么?

脑瘤和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一样,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本质上,脑瘤是来自基因突变,即正常的基因转变为癌变的基因,使得正常细胞变成肿瘤细胞。因此,只要是可能破坏细胞DNA的因素都有可能致癌——电离辐射也是其中的一种。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避免过度使用手机

目前手机致癌缺乏明确的证据,但WHO对手机可疑致癌的分类应该引起警惕,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过度暴露于辐射之中。就像晒太阳有利于身体健康,但过度暴露于强烈的阳光下也可能患上皮肤癌。因此,探讨“手机是否致癌”并不是建议大家放弃手机,而是提醒大家正确使用手机,不要过度暴露于手机辐射之中。

虽然手机辐射并不一定会导致脑瘤,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确实会对人脑产生影响。因为人脑的运作原理是神经电传导,而在手机贴近耳朵时所产生的外加电磁场可能对人体的脑电活动产生干扰和影响。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长时间打电话后,会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睡眠等情况。一般来讲,只要减少打电话时间,或者避免长时间接触手机,保证睡眠质量,症状都能减轻或者消失。

尤其要提醒家长们,一定要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目前儿童脑肿瘤的患病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第二疾病(仅次于白血病)。这是因为儿童的耳朵和颅骨都比成年人更薄、更小,他们在使用手机时,脑部所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高50%以上,而且使用手机时间越长,受到辐射的累积效应就会更大。

划重点:科学使用手机的“姿势”

01

使用耳机,特别是长时间打电话一定要用

虽然耳机不能免除辐射,但是可以让手机离大脑更远,离得越远,能量就越小,辐射就越低。

如果没有耳机,打电话时最好左、右耳不断交替,避免一直用单侧耳朵接电话。

02

接通电话以后,不要着急放到耳边

最好等待1-2秒,因为刚刚接通电话的时候,辐射最大。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03

不在快速运动的封闭空间里打电话

比如在火车、地铁等封闭空间,手机会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增加辐射量。

04

不要在信号不好的地方打电话

信号不好的话,手机会不断连接中断的信号,使辐射功率增大。

05

睡觉时,最好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建议把手机放在距离头部50厘米以外的地方,辐射的影响就微乎其微。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