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赏乐|朋友圈云赏《成都》 哪个版本是你最喜欢的?
封面新闻2022-09-13 22:39:36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疫情以来,居家“云赏乐”成为许多乐迷释放精神需求的一种放松。9月1日以来,成都人民也进入了居家模式,除了线上赏乐外,凝结着成都人民情节的《成都》也以各种版本的形式出现在朋友圈,在歌曲中找到成都的烟火气。

成都全民居家后,一则中国爱乐乐团现场演奏的交响乐版《成都》首先引爆朋友圈。这首曲子是去年10月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举行期间由中国爱乐乐团改编演奏。在金钟奖开幕音乐会上,指挥余隆带领中国爱乐乐团,以一首交响改编版《成都》献礼成都,打动了不少蓉城观众的心,获得了现场观众热烈掌声。

中国爱乐乐团可以说是目前我国最专业的职业交响乐团之一。全球最具权威性的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在2009年就将中国爱乐乐团评为“世界十大最具影响力的乐团”,与柏林爱乐乐团、纽约爱乐乐团等一起榜上有名。该版本《成都》被发在网络后,便被网友们戏称为“最有排面的版本”。

这首交响乐版本的《成都》,是由成都市音乐家协会理事、青年作曲家刘力改编而成。刘力谈道,“交响乐的呈现方式和普通乐曲不同,需要添加很多声部和其他内容进去。如果添加不当就会和这首歌原本所想表达的感情、初衷有所不同。所以,怎么能够让一首歌曲与纯乐团演出的形式更好地结合,是需要花心思去考虑的地方。”刘力表示,在编写管弦乐版的《成都》时,需要在配器上下更多的功夫。“余隆指挥在带领中国爱乐乐团来演奏这首作品时也给予了很多新的诠释,比如说加入了一些乐谱里没有的滑音等,也让最终的呈现效果更加精彩、动人。”

作为成都本地职业化交响乐团,成都交响乐团也在近期以歌曲《成都》为蓝本,制作了城市音乐宣传片《成都》,计划近期与观众见面。比较特别的是,该版本邀请的是歌手降央卓玛以及外国女歌手爱琳共同演唱。成都交响乐团团长肖鹰表示,选择这两位歌手共同演绎《成都》,是“一种颠覆”。

“降央卓玛是一位很优秀的少数民族歌手,她的演唱也是我们代表世界文化名城的一个充分体现。在歌曲当中,特色内容、主题,包括里面的交响乐元素,都是跟世界文化符号接轨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降央卓玛也表示:“这首全新改编的《成都》除了歌手专业的声音表达之外,更多的是城市的故事与诉说,通过丰富的历史人文,多元的文化碰撞,也让观众重新听来,会更别有一番全新的认识。”

同时,肖鹰也提到,这是借由通俗性和艺术性的一种碰撞,用国外的流行元素和本土作品结合,达到最终的效果。“两个人这样的组合,是想把艺术的层次拉开。这样多重性的,带有城市化特色的演唱组合,能充分展示过去的老成都到未来超大城市的新成都,带有千年文化的转化性。”所以,在这首歌曲中存在有独唱、合唱、大型交响乐这样的体系。

“我们要将这首歌无限放大。”肖鹰说道。

自《成都》爆红全国以来,各种各样的改编版《成都》固然是层出不穷,但要说到最经典的版本,无疑还是原唱赵雷的现场版《成都》,娓娓道来的柔美。

在民谣圈,为一座城市创作歌曲并不罕见。因为一首歌,爱上一座城。痛仰乐队《安阳》、郝云《去大理》等比比皆是。但是要将一座城市的歌曲唱到全国街知巷闻,《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虽然《成都》主要火爆于2017年,但早在2014年,赵雷就已经写出《成都》,并且多次在音乐现场上弹唱这首曲子。由于旋律舒缓、歌词好记,很快,《成都》就成了赵雷每次登台的“大合唱”经典曲目。

2007年,赵雷第一次来到成都,从此这里成为了他的精神家园,也是第二故乡。不少歌迷问,《成都》中的“她”到底是谁?赵雷曾多次回答,“也许她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一座城。”这是赵雷写给成都的情诗。

2017年年初,赵雷受邀登上《歌手》舞台,一首原创作品《成都》感动的不仅有现场的500名观众,还有屏幕前所有观众。歌词质朴,旋律简单,但却让听的人流了眼泪、湿了眼眶,也让《成都》一夜之间刷遍朋友圈。

近年来,华语乐坛佳作不多,能红遍全国的更是少之又少。虽然这几年乐迷们对《成都》多少有些审美疲劳,但不管是词、曲、演唱方式而言,赵雷的《成都》确实成功戳中了全国听众的点,也已经被奉为经典。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