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吃酱油不注意这一点,小心伤胃、毁肾、“骨头变脆”!
上海普陀2022-09-12 11:02:03

酱油作为厨房中常见的调味品之一,几乎每餐做饭时都会用到,撒一勺酱油,激发出中华美食隐秘而伟大的色、香、味。但你的酱油真的吃对了吗?

吃酱油千万不能犯什么错?

酱油中的钠含量很高,是个“隐形盐”大户,盐吃多了容易导致一系列身体问题:

增加肾脏负担,损伤肾脏。

诱发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加快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症。

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病风险,刺激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风险。

所以,酱油千万不能吃太多

吃酱油伤口会留疤吗?

伤口会不会留疤,是由伤口大小、有无感染、清创缝合是否做好、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决定的,食物颜色的深浅并不会影响伤口愈合。

所以,伤口是否留疤与吃酱油无关

酱油吃多了皮肤会变黑吗?

色素的形成主要因为黑色素沉着,黑色素的多少主要受内分泌调节,也会由于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而增加。酱油颜色很深,是因为酿造过程中产生了色素,酱油中的色素物质不会直接转移到皮肤中。

所以饮食中食物的颜色与黑色素没有关系,不会让皮肤变黑。

需要给孩子买“儿童酱油”吗?

日常饮食中给孩子选用普通酱油即可。很多人以为小孩子不能多吃盐但是可以吃酱油,加了酱油确实能增加食物风味,但是家长却忽略了控制钠的摄入。超市里一些热销的低盐低钠儿童酱油,有的钠含量并不低。

1岁前儿童的饮食完全不需要额外添加盐或酱油调味,正常饮食中已经包含了足够的钠。从营养学上讲,儿童在3岁以后所吃的食品与普通成年人并没有明显差别。

大部分“儿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没有太大差异,通常只是将包装改小而已。在给孩子买食品时,最重要的不是看名称,而是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配料表太长的最好别买。

所以,不需要特意购买“儿童酱油”。

酱油好不好,看这2点就知道

看氨基酸态氮含量

图片

根据国家标准酱油中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分为4级,其中特级最好。

●特级:氨基酸态氮≥0.80g/100ml

●一级:氨基酸态氮≥0.70g/100ml

●二级:氨基酸态氮≥0.55g/100ml

●三级:氨基酸态氮≥0.40g/100ml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越高,酱油品质越高,鲜味也就会越浓。

看钠含量

图片

很多人在选购酱油时都忽略了钠含量的数值,钠含量的高低是辨别酱油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很多酱油的营养成分表是以15ml为一份,很多酱油每15ml的钠含量超过了1000mg。选购时一定要仔细对比清楚,在同类单位数值中,尽量选钠含量最低的那一款,钠含量高的酱油建议就不要选购了。

一般来讲一勺酱油中约有1g盐,一大匙(10mL)酱油中含有1.5g~2g盐,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盐控制在5g以内。因此,平时烹调时酱油建议拿勺加,如果直接拿着瓶子往锅里加,手一抖可能就加多了。

此外

最近超市里出现不少

“薄盐”“减盐”“轻盐”等调味品

不仅有酱油

还有鸡精、蚝油、豆瓣酱等

这些薄盐调味品到底减少了多少盐?

薄盐酱油真比普通酱油更健康吗?

划重点01

为什么要提倡“减盐”?

食盐虽说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高盐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一些危害,减盐也逐渐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共识。

随着经济生活还有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慢性非传统疾病发病率是非常高的,尤其是跟盐有关的高血压和脑卒中等疾病。控制食盐的摄入量,对高血压的防治、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降低血压的水平等,是一种很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图片

划重点02

薄盐酱油跟普通酱油有何不同?

薄盐酱油实际上

是把盐含量降低了

同时钠含量也降低了

薄盐酱油,顾名思义就是减少了酱油里面盐的含量。

将同一品牌的薄盐酱油和普通酱油进行对比,薄盐酱油每15毫升约含钠722毫克,而同品牌的金标生抽、特级酱油、精选生抽,每15毫升含盐量分别为1145毫克、1032毫克和1164毫克。

专家表示,与普通酱油相比,减盐酱油在钠含量上确实有所减少。两种酱油在原料上的差异不大,但不同的厂家,根据酱油酿造工艺不同,含盐量降低的程度也有一些差异。一般情况下,薄盐酱油比普通酱油的含盐量降低约10%到30%。

图片

划重点03

薄盐酱油能达到降盐效果吗?

大家在使用薄盐酱油时,发现薄盐酱油的味道比普通酱油要淡一些,本来是想着低盐,可酱油却越放越多了……那么,薄盐酱油的用量该如何掌握呢?

如何做到真正的低盐?

薄盐酱油的含盐量确实比普通酱油低一些,因此味道也会淡一些。如果一味追求口味,烹饪时放多了量,依然达不到低盐饮食的效果。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人每天的盐摄入量不应超过5克,大致相当于2000毫克钠。因此,生活中想做到真正的低盐,是需要总量控制,而不是使用低盐调味品就万事大吉了。

图片

划重点04

哪些好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降盐?

日常饮食想做到真正的减盐或减油,可以在家庭烹饪时使用定量盐勺和定量油壶。这样就能在使用盐和酱油上稍加节制;

另外,还可以借助适量辣椒、大蒜或者是醋等调味品,为食物提味,逐步摆脱高盐口味,适应少盐的口感;此外,专家还提醒我们,还要注意识别食物中的隐形盐,少吃高盐食品。

图片

划重点05

警惕这些食物里的“隐形盐”

咸蛋

图片

咸坚果

图片

面制品类

图片

罐头制品

图片

加工豆制品

图片

咸菜酱菜类

图片

薯片饼干类

图片

咸鱼虾等海鲜

图片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