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灵额灵额!20路公交车换新车了
上海长宁2022-09-11 15:41:49


“号外号外!20路公交车换新车了!”来到20路中山公园终点站附近,可以看到一位打扮复古的报童正穿梭在人群中,响亮地吆喝着今日20路公交车换新的新闻,吸引了众多市民拍照打卡、乘车体验,现场一番热闹的景象。

“早上4点我就出门了,为了赶到中山公园站坐5点的首班车,我觉得挺有纪念意义的。”市民黄先生告诉记者,他本身就是一个公交车爱好者,同时也对20路这条公交线路有着非常深的记忆,所以听说新车会在9月10日投入运营的消息,他就决定要乘坐今天的首班车,成为20路新车型的首批乘客。

记者了解到,此次投用的20路新车型为“上海印象”复古款,是2021年底市交通委、市道运局等部门公开征集意见,并通过网友投票等形式,确定的市民广泛认同的新电车样貌。

新车型以蓝白两色为主色调,造型取自历代无轨电车设备的变化元素,车身的侧面以雕刻画的方式呈现了上海电车百年以来的主要变迁,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向行人和乘客展现上海电车的历史面貌。值得一提的是,新车还随车携带了“可阅读、有温度、有情怀”的二维码,乘客可通过扫描车上张贴和车载电视中的二维码,了解20路的百年历史、车辆走向、到站预报和站点附近景点介绍等,仿若一个“移动的博物馆”。

车厢内饰则以“怀旧的时光追忆”为主题,整体色调以海派蓝色为主,呼应外车身涂装总色调,突出典雅、精致的装饰艺术风格,体现蓝调海派文化氛围,另外车内还装有LED氛围灯带,展现出夜上海的繁华和科技氛围。值得一提的是,该新车型保留了上海市民熟悉的“小辫子”,更新换代的同时,不失原本的历史特色。

“20路新车的造型采用了各种复古的元素,看起来非常特别。”市民陈先生表示自己从小就常常乘坐20路车,对它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每次重大纪念日和车型更新他都会到场见证,这次换新车自然也不例外。


陈先生告诉记者,这次他还将同样喜欢研究公交车的儿子带来了,一起见证了20路新车型投入运营的重要时刻,这位“10后”的小朋友对于新车型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表示,自己很喜欢这辆公交车,因为它不仅外形是海派复古的,报站前还会发出“铛铛铛”的前奏,坐车时有种穿越回电视中老上海的感觉,另外车内的陈设看起来都很有科技感,乘坐起来也很舒服。

20路新车型虽然外形“复古”,但“内芯”却科技感十足,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其采用了新一代智能气动升降式集电杆,并配置了强劲的动力电池,驾驶员不用下车就可以完成常规的升降辫操作。在智能化方面,新车型采用了360高清环视、前向制动预警和辅助、油门防误踩、右侧盲区监测、变道辅助和驾驶员监测等智能化设备,充分保证车辆运营的安全。另外,全车采用低地板无障碍布置,设置无障碍翻板和轮椅区,为老年人和残障乘客的提供人性化关怀。

“这车是越开越舒服,越开越安全了!”20路公交车驾驶员杨启奎已经在这条线路工作了近20年,他对这条公交线路的车型和服务变化深有感触,对于新投入使用的20路车,他表示不仅提升了他们驾驶的安全和效率,也为乘客提供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和便捷化的出行服务。

除了车型换新外,20路公交车的终点站也改造一新,记者从长宁区建管委获悉,20路公交站点改造是按照“一站一策”的原则,结合中山公园整体开放及品质提升,将站点整体风格与周边建筑景观环境进行一体化融合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公交、全龄友好、智慧出行、绿色环保、功能复合”等重要理念。相比过去拥挤闭塞的车站环境,如今这个复古式候车厅,也收获了不少乘客的喜爱。

“以前等车就站在路边,遇到下雨就更觉得候车空间不足了,现在中山公园围墙打开了,候车厅也修起来了,等车方便舒服多了。”看到焕然一新的中山公园车站和新车,市民张阿姨满意地说道。

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客运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拥有百年历史、串联起城市精华、承载上海人共同记忆的公交线路,20路公交新车上线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更是一种突破,它以复古车型突显“百年公交”的历史,突出“时光追忆”,提升技术设施,展现了上海公交都市的人文理念。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