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泸定这群教师,过了一个特殊的教师节
川观新闻2022-09-10 23:45:00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此视频格式3

川观新闻记者 陈昊/文 吴聃/图/视频 剪辑/朱文博

9月10日,教师节。

在泸定县,有一群教师,他们在过节的当天,并不是“教师”。他们是:抗震救灾物资搬运工、滞留学生的心理辅导员、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员……

“9·5”泸定地震发生后,泸定县教师群体第一时间投入抗震救灾一线。他们的角色变了,干劲没变;他们的身份变了,担当未变。

小学班主任:安置点里的物资搬运工

“这件衣服,你看看穿着合适不?”9月10日上午,泸定县德威镇贡嘎山小学临时安置点,宁万琴提着一大包衣服,走进受灾群众苟琴所住的帐篷。

苟琴是泸定县得妥镇湾东村1组村民,一大家11口人,分住在两个帐篷里。“转移时没带换洗衣服,这几天衣服也穿脏了。”苟琴接过宁万琴手里乳白色短袖在身前比了一下:“正合适,谢谢宁组长。”

宁万琴是贡嘎山小学四年级二班班主任,地震发生后,她作为志愿者,成为该安置点的第一小组组长。“我看起来瘦瘦的,其实很有劲儿。”宁万琴告诉川观新闻记者,她这个组长,更多是干体力活,“经常搬运物资,大家都叫我‘搬运工’。”

9月6日一早,贡嘎山小学安置点启用,包括宁万琴在内的贡嘎山小学91名教职工加入安置点志愿者队伍。“搭帐篷、发物资、分帐篷、倒垃圾……什么都做。”随着安置点受灾群众的增多,志愿者队伍也不断扩充,宁万琴还是选择了体力活。

既是搬运工,又是小组长,宁万琴对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了如指掌。安置点有3个不到一岁的婴儿,没有“尿不湿”,宁万琴和娃娃家长一样着急。9月8日,看到4箱“尿不湿”送到安置点,宁万琴卸货时很激动。

“今天一早,班里的学生们陆续给我发了节日祝福短信,我还没来得及回。”28岁的宁万琴说,这个教师节最让她难忘,也希望学生们在家里做好预习,学校就快复课了。

“准妈妈”老师:滞留学生的心理辅导员

袁菊走路很慢,挺着大肚子。9月10日,距离她的预产期只有一个多月。

9月10日,泸定县得妥镇中心校,袁菊左手撑着腰,来到学校后操场的一间敞篷里,11岁的小学生倪晓东双手送上一颗纸折的“爱心”:“袁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

“乖乖,老师谢谢你,爸爸妈妈不在你身边,但他们很快就会来的。”袁菊摸着倪晓东的头。

28岁的袁菊是该校五年级二班班主任,川观新闻记者见到她时,泸定县妇幼保健院的医生刚刚到学校给她做完产检。“血压、胎心都正常,前两天有点抽筋,医生叮嘱我多吃钙片。”

地震发生当天,得妥镇中心校39名小学生滞留,其中7名是袁菊班里的学生。“有些学生的父母在安置点,还有些在外地,都拜托我们照顾。”“准妈妈”袁菊选择在学校留守,“班里的学生在这里,我必须在这里。我现在干体力活不太方便,就做好心理辅导。”

9月5日,滞留学生连夜住进学校的帐篷,学生王蕊因为没联系上父母哭了。“现在是手机信号中断,爸爸妈妈联系上了就会来接你的。”袁菊轻声细语安抚着王蕊。看到眼前的孕妈妈老师和她在一起,王蕊坚强地擦干了眼泪。

学生甘起红的妈妈曾来过学校,因家中房屋倒塌,她请求让甘起红继续住在学校的临时安置点。甘起红扯着妈妈的衣角依依不舍,放声大哭。袁菊对甘起红说起了自家的经历:“我家住丹巴,两年前的泥石流把房子冲走了,现在,新房已经盖好了。乖乖,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初中语文老师:核酸采样点的信息录入员

“排队请间隔1米,请出示健康码。”9月10日中午,周近快速录入待核酸检测人员信息,时不时抬头,维护现场秩序。

周近所在的核酸采样点位于泸定县得妥镇政府,也是泸定县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所在地。“这里除了指挥部工作人员,还有救援队员、物资保障人员、志愿者等,一共1000多人。”周近每天8点到岗,一直工作至23点:“工作时间稍微长点,但我没有核酸采样的医护人员辛苦,今天这么大太阳,她们穿着防护服,中午太热了。”

周近是泸定中学初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震后第二天,他就来到得妥镇进行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工作。“抗震防疫两不误,我看到这里这么多救援人员,他们在救援一线那么辛苦,想尽一点绵薄之力。”周近说,地震前他就加入了泸定县的志愿者队伍,对核酸采样信息录入较熟悉,“能为救援队做些事,感到很荣幸。”

来自丹巴县中藏医医院的两位女护士在现场负责核酸采样。“他录入速度很快,来采样的人也很有序。”女护士杨光凤说,和周近一起来当核酸采样信息录入员的还有3位泸定县的老师。从9月5日开始,周近等4位老师都住在得妥镇政府旁的临时安置点里。“再过两天,要回学校了,开始准备复课教案。”周近说。

作者:陈昊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