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三面滨江临海,因水而生,依水而兴,几乎每年汛期都会不同程度地遭受台风、暴雨、高潮和洪涝等灾害的袭击。本市现有主海塘498.8公里,“千里海塘”是上海抵御风暴潮灾害的第一道防线,是最重要的安全屏障,对上海市城市发展和安全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海塘,是指长江口、东海和杭州湾沿岸以及岛屿四周修筑的堤防及其保滩工程。主要分布在浦东、宝山、金山、奉贤、崇明5个区。市水务局是本市海塘的行政主管部门,区水务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海塘的管理。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负责本市海塘的运行监督管理。区海塘管理单位承担本行政区域内海塘的运行工作。
-宝山海塘-
岁月更迭,时代变迁,宝山海塘经过不断加固改造与开发建设,它的巨大变化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它不仅见证了历代水务人的艰辛与付出,同时也见证了改革开放40年宝山城市建设的发展与变化。如今的宝山海塘,它不仅是宝山区域最前沿的防汛安全生命线,更是人们驻足流连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1986年的宝山海塘
不畏艰难困苦
筑起一线堤坝
上世纪七十年代,限于财力、物力、技术等因素,海塘设施较为简单,结构上大部分都是土堤加以碎石路面。以前的海塘大部分只是土堤,土堤的两侧栽植着芦苇带,以抵挡大雨和海水的冲刷。在大堤的内侧,一般会保留一块狭长的农田,用于在大堤发生险情后,方便从这里取土来堵缺和加固大堤。沿着大堤还有一条“随塘河”,当大堤发生溃口时,可以将溢出的潮水排入河中,以此避免水灾的发生。大堤的堤顶道路大部分是碎石路面,宽度只能通过两部手扶拖拉机,当时的要求是当发生水患险情时,只要确保防汛抢险车辆可以通过,保证防汛安全就行。
当时,没有专业的养护施工队伍。因此,修建、维护海塘的重担全都压在了水务人的身上。为了确保海塘设施的安全完整,每年都要开展一次海塘全线测量,上报岁修计划。同时,还要对芦苇带进行日常管理,每年收割芦苇一次,使其来年生长得更为旺盛,以增强消浪作用。在无数个日日夜夜里,无论是狂风大作、暴雨肆虐,亦或是雷电交加,在宝山海塘的大堤上,都能见到宝山水务人挥汗如雨、不辞辛劳,面对恶劣天气,加班加点维修海塘的疲惫身影。维修海塘是辛苦的、困难的、危险的、漫长的,但也是快乐的。每当想到宝山区域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有自己付出的一份努力时,便会感到无比自豪与光荣。

拆船厂旧址
打造无忧海塘
保障国家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宝山海塘周边还都是农田,人烟稀少,非常荒凉,经济也不发达。那时,海塘沿线只有一个小小的拆船厂,改革开放后,许多大型企业陆续在海塘沿线开发建设,使海塘设施标准迅速提升,可谓进入了海塘建设的大时代。
1978年,宝钢落户宝山,因其大部分电缆都铺设在地下,宝钢江堤指挥部为确保宝山钢铁总厂的安全,主持海塘加固工程的改造。当时,宝山水利系统的领导也亲自率队进驻指挥部,一同参与了江堤建设,各方都倾注了大量的汗水与心血。宝钢的进驻,将宝山海塘划分为公用岸段和专用岸段,使其完成了历史性转变,促进了宝山海塘防御标准的大幅度提高,大部分岸段都达到了百年一遇的标准。在宝钢厂区内还建有一座练祁河水闸,启闭方式为液压式,该技术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其作为宝山区域内流量最大的水闸,对宝山区域防汛防台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练祁河水闸

宝钢段海塘
二十一世纪初,根据《上海市总体规划》,为构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罗泾港区开发实施了圈围工程,该工程将海塘沿线向前推进了八、九百米。作为上海市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之一,建成后的罗泾港区是上海港以外贸进出口件杂货装卸为主、国际集装箱和仓储物流为辅的现代化专业码头。该码头于2007年建成投产,2008年正式运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在罗泾港区内至今还留有一处抗战遗迹——侵华日军小川沙登陆处,它的周边已经由圈围工程形成了大面积陆地。上海文管会和宝山有关部门为了缅怀那些遭受苦难的先辈,不忘国耻,对登陆处附近的海塘原貌进行了保留,还在附近栽种了芦苇。

陈行水库及宝钢水库
随着对海塘岸线的利用开发,宝钢水库、陈行水库的围堰,石洞口电厂、华能电厂粉煤灰堆场的建设,使一线海塘的总长度更长了,海塘的防御标准也得到了更大地提高,有效保障了海塘沿线企业的人员、设备及财产安全。如今,宝山海塘的总长度达到了50.8公里,从吴淞口的灯塔处开始到太仓界处。其中,主海塘长度为29.7公里。这条海塘上有全国特大型企业——宝钢,有上海人民生活用水的源头——陈行水库,光是码头就有:崇明车客渡二处、十四区码头、宝钢原料码头、宝钢成品码头、石洞口电厂码头、华能电厂码头、燃料码头、煤码头等,有些码头还是由武警站岗守卫的。

吴淞灯塔

老石洞水闸西侧海塘达标工程
宝山海塘设施的建设标准虽然提高了,但不能说海塘已经“无忧”,提高海塘管理的标准在当时也是迫在眉睫的事。1999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了《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使海塘管理人员对海塘管理有了执法和处罚的依据。当时,37公里的海塘只有6个管理人员,管理工作非常难开展,但他们深知海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海塘防汛的安全。为此,他们克服了人员少、企业多、地方偏等实际困难,将《上海市海塘管理办法》送达至海塘沿线的每一家单位。通过他们的大力宣传和耐心解释,使海塘沿线单位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也有海塘管理的职责和义务。海塘管理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乱倒渣土。记得有段时期,海塘上经常发现有乱倒渣土现象,而流动的渣土车很难确定其法律责任。海塘管理人员就此与渣土车驾驶员展开了一场捉迷藏的“游戏”。只要驾驶员乱倒在哪里,他们就出现在那里。白天不能倒,驾驶员就在晚上倒,海塘管理人员就采取夜间伏击的战略。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水政执法的联动下,终于制止了这股“乱倒风”。
今天,宝山主海塘已全面达到二百年一遇高潮位加抗十二级风的防御标准,“管巡分开、管养分离”的新模式也已经非常成熟完善。水务管理部门、专业养护单位及沿线各大企业共同承担着海塘建设、巡查养护的责任,共同担负起防汛抗台的重任,可以说海塘已经能确保防汛安全,确保“无忧”。
提升管理标准
共筑景观海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为此,宝山海塘不能仅仅局限于“无忧”,还要将其打造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的“景观海塘”。


滨江的景观海塘成为居民日常散步小憩的好去处
宝山海塘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滨江海塘一带,不仅绿化景观漂亮,而且空气清新,是人们散步健身、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从2000年以后,这里的变化是非常大的。最早只有临江公园,其大成殿内建有“陈化成纪念馆”。紧靠在纪念馆的北首,是一个大型的陈化成纪念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一座高达7米的陈化成全身铜像,这里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来此瞻仰、缅怀以陈化成将军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楷模。后来,在临江公园东侧,兴建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用以纪念发生在上海的两次淞沪抗战。站在纪念塔的观光室,可以极目远眺长江口,也可以俯瞰昔日的旧战场,今朝的宝山现代滨江新城。这里曾经也是中国军官姚子青率全营600多名官兵与日军浴血奋战的战场。市文管会与宝山区政府在临江公园内修建了“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石刻纪念碑,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饶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魂”。2005年,宝山区政府在吴淞灯塔附近,规划建造了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2008年左右,海塘围堰工程启动后,又建设了开放式的滨江公园。2011年左右,建设了邮轮港配套服务工程——零点广场。宝山海塘的建设发展历程,也是改革开放40年海塘沿线日新月异变化的缩影。

宝山城区滨江海塘改造前

宝山城区滨江海塘改造后
过去几年,宝山通过深度融合、加快转型发展,逐渐实现了“从钢花,到樱花,到浪花”的华丽转身。三花之中的“浪花”就包含了宝山滨江景观带的开发。海塘建设本着“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四位一体的科学发展理念,将与周边发展区域定位相联系,与宝山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以吴淞口邮轮港为核心,宝山滨江海塘长廊建设将串联上海长滩和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之间约6公里海塘岸线,将成为宝山滨江最靓丽的景观线。

吴淞口邮轮港码头
展望未来,宝山水务人将不断提升管理标准、探索创新管理模式、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水务人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优良品质,为宝山海塘的建设发展再添新功。同时,宝山海塘已不仅仅是生命线、安全线,它还是一条绿色生态的景观线,是守卫长江门户的“绿色长城”,宝山水务人将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会同各方力量,共筑“景观海塘”。
选稿:吴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