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以棋会友 “棋”乐融融 第二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将于9月18日开赛
上海体育2022-09-08 23:08:15

楚河汉界起风云,一方棋盘连天下。9月8日上午,第二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新闻发布会在嘉定区南翔镇举行。赛事组委会宣布,第二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将于9月18日至21日在嘉定南翔和上海中心举办。

图片

上海市体育局副局长罗文桦,中国象棋协会顾问、象棋特级大师胡荣华向青少年棋手刘涵宗和刘思辰赠棋,鼓励他们学业和棋艺齐头并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棋”开得胜,更上一层楼

图片

欧洲象棋联合会秘书长薛忠通过视频致辞

“棋”聚一堂巅峰之战

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创办于2021年,是一项上海创办、面向全球的象棋顶级赛事,去年的成功举办让该项赛事成为上海品牌赛事体系中的耀眼新星。

今秋,第二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将如约而至,设专业组、海外组、名人邀请赛、青少年组和业余组。专业组和名人邀请赛为线下赛,其余组别为线上赛。专业组比赛继续邀请全国等级分名列前茅的23名男子棋手和7名女子棋手,以及东道主男、女棋手各1名,共32名棋手参赛。王天一、郑惟桐、孟辰、蒋川、汪洋、洪智、赵鑫鑫、谢靖、吕钦、孙勇征,以及唐丹、王琳娜等顶尖棋手将再次征战上海杯。

为进一步扩大上海自主品牌赛事的影响力,提升赛事品牌效应,展示上海城市形象,本届比赛的决赛将移师上海地标建筑“申城之巅”上海中心,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棋艺水平,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都是名符其实的“巅峰对决”,比赛将通过五星体育频道直播,广大象棋爱好者必将大饱眼福。

以棋会友文化交流

首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的成功举办,引发了海外棋手高涨的参赛热情。本届比赛吸引了来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的22个世界象棋联合会会员单位组队参赛,部分会员单位因报名人数较多,需通过层层选拔最终选出3-4名参赛选手,部分会员单位虽然因为疫情,无法进行线下选拔,但仍通过报名加推荐的形式组队参赛。据不完全统计,约有近500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棋手参与了海选,经过层层选拔,海外组最终将决出近80名棋手参加正赛较量。

图片

在发布会的参赛棋手交流环节,来自海外组、专业组、青少年组的棋手和领队分别围绕参赛感想和学习象棋感悟作交流发言。其中,德国棋手帕斯卡(Pascal Bieg)通过视频发言,表示自己从小就对中国文化非常感兴趣,象棋使他对中国文化更加喜爱,非常荣幸能代表德国参加第二届上海杯大师赛海外组比赛,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以棋会友,期待尽快能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棋友相逢手谈。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象棋爱好者参与到上海杯的赛事中来,本届赛事增设业余组比赛,旨在将上海杯打造成既有高水平专业选手又有广泛参与度的品牌赛事。业余组比赛于今年7月至9月举行,分站赛分别设在嘉定、黄浦、徐汇、静安、浦东、虹口、杨浦、宝山、普陀等区,每场比赛各有100名棋手参赛,被誉为业余组“千人赛”。申城棋手线上线下跨越“楚河汉界”,交流国粹文化。

图片

“棋”乐融融自主品牌

体育赛事是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核心要素之一,一直以来,上海坚持全球视野、世界眼光,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充分挖掘上海体育特色元素的基础上,打造本土特色体育赛事品牌。

图片

作为“上”字头国际赛事的新生力量,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立足本土、对标国际,在掀起中国风的同时融合着国际范。赛事既为象棋这一中国非遗智力运动赋能,促进中华传统国粹与世界多元文化思想交流,同时也为提振上海城市精神、彰显上海城市品格,助力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贡献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一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

首届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于2021年在嘉定南翔举办,从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吸引了上亿人次关注,约170万象棋爱好者、近650万人次观看了赛事直播,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并在海外掀起了象棋热潮,吸引了来自四大洲的20支参赛队。作为上海自主创办的品牌赛事,上海杯象棋大师公开赛被认定为“上海赛事”培育型赛事(“D”品牌),成为传统文化输出的新载体。

图:王佳斌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