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奉浦街道有哪些古寺庙?戳→
上海奉贤2022-09-08 16:27:53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寺庙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无论多心烦意乱,只要踏进这片净土,心就得到了清净和安宁。长期以来,拥有众多古建筑的寺庙吸引着市民参观、祈福。奉浦街道有哪些古寺庙?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穿越千年的文化底蕴

崇福寺

地理位置:曾位于萧塘镇西

详情:

原先崇福寺门额上的三个字是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宋哲宗皇帝赐予,而这座寺庙是宋代华严宗法师卫从可所建。后有卫从可的同族小辈卫泾捐宅来扩建寺庙,使崇福寺的规模即刻成为一方的胜景名刹。

后崇福寺经不住长时间的风吹雨打和失修,逐渐荒废坍塌,后由友闻和尚修缮寺庙再度焕然一新。

但到了近代,崇福寺也难逃破败。1949年萧塘解放时,崇福寺的房宇仅剩破旧不堪的四间,1958年,整个崇福寺拆除,崇福寺正式落幕。

二严寺

月城

地理位置:位于沪杭公路以东,八字桥路以北。

详情:

二严寺前身是“文昌阁”,“文者,精所聚;昌者,辅拂并居,以成天象”,故名文昌。曾经的文昌阁,上建阁,下筑月城,始建于元代,由国子监太学生顾累功出资建造,主要供奉道教文昌帝君神,后清朝佛教兴起,文昌阁才由道教庙宇变成佛阁。

二严寺现坐落的位置是始建于前明时期的“张翁庙”。近代,经过搬迁、市容面貌的改善,将张翁庙旧址重新建寺,定名为如今“二严寺”。

曾经的张翁庙

传承至今的静谧美好

如今,在奉浦街道内能展示在人们面前古色古香的也就是那一座“二严寺”。二严寺现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玉佛楼及一些辅助用房相继落成,可谓是宏伟壮观,古朴典雅。寺庙僧人在智能方丈的带领下,恪守“智慧,德福”二严之经典,传承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社会慈善公益活动。二严寺各种善举,得到了市、区两级统战等部门的肯定。

三檐牌楼

牌额上的“二严寺”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所写。其名的本意是:一是智慧庄严;二是德福庄严。

古银杏树

寺内植有宋代古银杏树雌雄两株,一胖一瘦,一高一矮。至今依旧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沧海桑田,600多年的时光,相依相守、始终如故,见证着这座寺庙的兴衰,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遐想和缅怀。

写在最后:

中国人的寺庙讲的不只是人和佛的故事,更多的是在讲述人和天的故事。寺庙存在的意义,不止是修佛的道场,还承载着精神和力量,寄托着感情和希望,凝固了世间全部美好的梦境。

(转自:上海奉贤)

作者:闻燕菁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