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常吃秋季“黄金瓜”,抵抗力都强了……3个食谱照着做~
上海徐汇2022-09-07 16:35:09

秋天到,南瓜俏

南瓜香甜可口

老少皆宜

初秋一定不要错过~

图片

吃南瓜的7个理由

图片01清洁肠道

南瓜果实中有7~17%的果胶,其吸附能力很强,能粘合与消除人体内的细菌及其毒性物质,保护消化道粘膜,对愈合消化道溃疡有一定疗效,还能粘结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

图片02缓解便秘

南瓜中的多种维生素和水溶性膳食纤维,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其所含有的果胶也是很好的“肠道润滑剂”。

图片03预防感冒

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可增强机体免疫力,对改善秋燥症状大有裨益。从特性上看,南瓜有平喘、消肿的作用。常吃能够预防哮喘、支气管炎等秋季多发病。

图片04改善贫血

南瓜营养价值丰富,含有丰富的钴、锌和铁元素,这些都是补血的好原料。

此外,南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而人体缺乏B12会引起恶性贫血,这时吃些南瓜是最好的“补血”方式了。

图片05高纤维低热量

250克南瓜中含有3克纤维,热量只有50千卡。吃南瓜后饱腹时间更长,有益控制食欲,减少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并保持健康体重。

图片06护眼护肤

研究证实,南瓜中的β胡萝卜素可改善皮肤健康,抗衰防皱。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还可转化成对视力健康有益的维生素A。

250克南瓜的维生素A含量约是每日维生素A推荐的两倍以上。

图片07辅助降糖

南瓜是糖尿病患者极佳食物。研究发现,吃南瓜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胰岛素水平,从而有辅助降血糖的效果。

图片

南瓜食谱

图片01南瓜百合蒸饭

材料:大米150克,南瓜1个,鲜百合75克。

做法:

1.小南瓜洗净,切开蒂部,挖出瓤、籽;百合洗净,掰瓣;大米淘净。

2.大米、百合装入南瓜盅内,倒入清水,清水没过大米1厘米,盖上南瓜蒂部,放入蒸锅蒸三十分钟即可。

图片02奶油南瓜汤

材料:南瓜500克,纯牛奶200克,淡奶油60克。

做法:

1.将南瓜去皮去瓤后洗净切片,放入蒸锅中隔水蒸一刻钟左右。

2.将蒸熟的南瓜加入牛奶放料理机里打成泥,然后将南瓜泥放到锅里,加入60克淡奶油搅拌均匀后加热后即可盛出食用。

图片03小米南瓜粥

材料:小米、南瓜各适量。

做法:

1.小米淘净,南瓜切小块。

2.先煮南瓜10分钟,再下小米。

3.共煮至匀,需要不时搅动,以免糊锅。

4.煮熟即食,根据口味适量加糖。

南瓜食用十不宜

尽管南瓜具有润肺益气,化痰排脓,驱虫解毒等功效,但食用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1.《随息居饮食谱》记载:“凡时病疳疟,疸痢胀满,脚气痞闷,产后痧痘,皆忌之。”

2.《本草纲目》称:“不可与羊肉同食,令人气壅。”因为南瓜补中益气,羊肉大热补虚,二者都是热性之物,两补相合,令人肠胃气壅,易引起腹胀、便秘等疾。

3.南瓜性温,患感染性疾病和发热症状者不宜食用,以防病情恶化。

4.南瓜性温味甘,多吃会助长湿热,尤其皮肤患有疮痈肿毒以及风痒、风湿之症者,皆不宜多食。

5.南瓜性温,素体胃热炽盛者少食;南瓜性偏雍滞,气滞中满者慎食。

6.南瓜含维生素C分解酶,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同时食用。因此酶不耐热,南瓜煮熟后此酶即被破坏,所以南瓜宜煮食,不宜与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炒食。

7.南瓜不宜与醋同食,同食时醋酸会破坏南瓜中营养成分,降低营养价值。

8.南瓜不宜与红薯同食,因二者均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皆属于易滞气不易消化食物,若二者同食,易引起腹胀、腹痛、脘闷、泛酸等症状。

9.南瓜不宜与红枣同食,因红枣富含维生素C,且性味甘温,多食助火,不宜消化,而南瓜性味恰与其相同,二者同食不仅维生素C易被破坏,同时还会加重消化不良等症状。

10.久存南瓜可水解发酵腐坏,吃后容易使人产生头晕、嗜睡、全身乏力及上吐、下泻等中毒症状。故食用务必精心检查,以保安全。

选稿:常善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