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68元开出破布条、假发、碎石膏:艺术盲盒是展方离谱还是你不懂?
上观新闻2022-09-06 06:16:00

日前,一条“盲盒”开箱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有人在一家美术馆正在举办的马丁·马吉拉(Martin Margiela)展上购买了三个单价68元的盲盒,打开后里面装的是碎布条、硅胶块和编成辫子状的绳。

“这确定不是垃圾吗?”视频传开后,不少网友批评这样的“艺术盲盒”价格与价值严重不符,但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方式与所展艺术家的理念相符,不能仅以“价格”来论断。而美术馆方回应称,艺术家本人知道并且定价得到他本人认可。

“艺术及其衍生品与普通消费品不同,定价规则也不同。”一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如果价格明显背离普通消费者认知,长久一定会损害艺术家和展馆的声誉。

204元的艺术盲盒“买了个寂寞”

8月28日,微博认证为“美妆博主”的用户“芭比常”发布了一条2分钟的视频,展示了从马丁·马吉拉展上购买的3个单价68元的“艺术盲盒”:打开第一个黑色盒子,抽出一个常见的带红色线条的自封袋,里面装着一块硅胶和一红一白两块细长布条;剩下两个盲盒包装与第一个相同,抽出的则是两条纤维编织的“辫子”。在微博评论里,第一条写着“像捡垃圾看了都不要的程度”。

微博用户晒出其朋友204元购买三个盲盒开出的物品,网友近乎一边倒地批评

该条视频在多个社交媒体发布,引发大量网友的讨论,绝大多数网友都批评这样的艺术盲盒“不知所云”“白送还嫌占地方”,还有网友反问“确定不是抢钱吗?”有人还质疑起盲盒的包装:“市场上的盲盒起码有个印了使用注意事项的专用塑料袋,没见过拿塑料自封袋来装的。”从事艺术交易工作的常先生曾在海外看过该艺术家的展览,“跟国内这场展览比,我看的那场是免费的,周边商品基本以书籍为主,没有这么离谱的东西。”

美术馆商店的微博侧面佐证引发争议的周边商品属实且艺术家“认可”

就在少数网友还在讨论拍视频的博主是否“运气不好”时,举办此次展览的美术馆竟然自己“实锤”了这些艺术盲盒。8月31日,该美术馆相关的微博账号发布了一条微博,图片中装在带红色线条自封袋里的是一块汽泡棉、石膏残块和几缕红色黑色假发丝,并称图中这些物品“来自艺术品创作和展览搭建时的‘余迹’”“是艺术家本人亲自挑选打包”“他格外喜欢这种带红色线条的PE包装袋”。在回复网友评论时还表示“艺术家本人是知道的并且定价是他本人认可的”。

争议产品与艺术家理念一致?

相对于网上汹涌的批评声浪,一些业内人士对于这样的周边产品并不意外,“跟马丁·马吉拉本人的理念确实相似”。

据业内人士介绍,出生于比利时的马丁·马吉拉曾是一名时装设计师,于1988年建立个人品牌Maison Martin Margiela(Maison意为房屋、家),并在1997年至2003年期间担任奢侈品品牌爱马仕(Hermes)的创意总监。2009年,他正式退出个人品牌转行成为艺术家。其品牌于2015年更名为梅森·马吉拉(Maison Margiela),今年7月,该品牌刚刚在上海南京西路上的锦沧文华广场开出全球最大旗舰店。

梅森·马吉拉品牌在上海开出全球最大旗舰店,尽管设计师已换人,但工作人员依然保持穿着白大褂的传统(摄影:海沙尔)

即使在已十分强调“个性”的时装行业,马丁·马吉拉仍算特立独行。比如他坚持不肯在公开场合露面,只有极少数真假难辨的照片流传,甚至很多人怀疑他根本不存在。相比大多数设计师追求高级面料与美丽外形,他擅长的“解构主义”从身边物品和废旧材料取材,打破物品原有形象和用途,重新组合成新的面貌。比如他曾经将假发制作成裙子,把衣服做成挂衣服的木制人台形象,用多条皮带拼接缝制成一件外套,还曾拆开4件不同年代的夹克重新组合成一件新衣服。

马丁·马吉拉设计的服装,上衣由各式不同的手套拼接而成

“我是真的相信马丁·马吉拉对带红边的塑料自封袋有兴趣,如果他愿意,一定能以此设计出新产品。”曾在时尚杂志工作多年后创业的杜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擅长“解构”,马丁·马吉拉常常“变废为贵”:他曾将酒瓶的木塞装上铁丝变成项链,把钥匙放进树脂里做成首饰,还曾将折断的眼镜架改成胸针……这些产品上市时就价格不菲,如今在二手市场价格依然很高,“他卖得最贵的一个系列就是拆旧衣做新衣。”

马丁·马吉拉设计服装时就对艺术进行探索表达。1997年他就曾与一位微生物学家合作,在自己设计的白色服装上喷洒霉菌,放进荷兰鹿特丹一家美术馆的特制温室四天,让霉菌在衣服上自由生长后展出,以此模拟被消费者使用、丢弃而“死去”的服装,如何在自然中焕发另一种生命力。在常先生看来,“引起争议的艺术盲盒一定程度上和艺术家本人的理念相符。”

艺术展周边产品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68元的艺术盲盒贵吗?对于大多数艺术展的周边产品,其实不算贵;但对于这起事件中盲盒所含的物品,又确实有点离谱。”从事纪念品开发设计行业的韦先生认为,周边产品属于商品,需要符合商品的属性,比如合理的定价、一定的使用功能等。“艺术展面向的并不只是艺术家的粉丝,还要向更大范围的公众传递艺术家的理念,周边产品的开发必须尊重公众的感受,如果价格明显背离普通参观者的认知,长久一定会损害艺术家和展馆的声誉。”

二手交易平台上,马吉拉的酒塞项链售价达5200元

“我所期待的展览周边产品,一定是对展览内容的延续,能让我回家看到这些产品还能想起我观看展览时的感受。”学习服装设计、目前正在创业的胡先生表示“学设计的没有人不喜欢马丁·马吉拉”,“但我们喜欢的是他的作品、他的想法,而不是觉得他有金手指,‘亲自’包了一袋建筑垃圾就能卖高价。”

策展人王女士同样认为这样的周边产品对艺术家和展览本身无益。“文创产品被称为可以带走的文化,是对展览内容更直白、更实用的二次创作。”在她看来,不如将这些盲盒中的物品交给艺术家的粉丝和设计专业大学生进行二次创作,讲清理念和用途,“这样即使价格再高一些,消费者也可以理解。”王女士介绍,上海曾有剧场将撤下的大幅演出海报进行裁剪,制作成包袋等作为周边产品,“这样的文创产品比撕了海报分给消费者有意义多了。”

作者:简工博
选稿:费一妍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