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古偶阎罗“通胀”了
央视新闻2022-09-05 08:16:21

地狱空荡荡,“阎王”在古偶。

最近几年,国内的古装偶像剧(以下简称“古偶”)出现了一个怪象——男主多少带点“阴间背景”——“阎罗”人设很吃香。

比如《锦衣之下》里的“陆阎王”陆绎、《知否知否》里的“尸山跟前的阎王”顾廷烨、《祝卿好》里的“冷面阎王”沈宴、《梦华录》里的“活阎罗”顾千帆、《星汉灿烂》里的“铁面阎王”凌不疑……“阎罗”在影视剧里再就业,也引发了一些网友吐槽:吐槽归吐槽,依然挡不住“阎王”取代霸总、师尊,成为最受古偶编剧欢迎的男主人设。这些“地狱系”男友到底为何能突出重围,成为这届古偶顶流?

没点真东西,不敢当“阎罗”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

作为冥界主神,阎罗王煞气重,令人心生恐惧,掌管生死大事,又能给人以绝对的压迫感。不过在文学解构中,“阎罗”这个形象也并非只有恐怖,还有些说一不二、铁面无私的意味在其中。

古偶中的“阎罗”,亦是中和了冰冷和无私两个极端的暧昧形象。作者和编剧,选择阎罗的设定时,也许并非自觉。因为传统的“霸总”,在遭到了毁灭式开发后,已经让观众觉得乏味油腻无聊,普普通通的男主,又不够有戏剧张力,去承担推剧情和扛收视的双重压力,必须得找新刺激点出来。

有了“古偶阎罗”这个新垂类后,编剧也为它做了职业匹配。譬如,锦衣卫、秘密组织头领、铁面将军、著名捕快等等,一般偏武职,毕竟普通的医生老师,文弱书生,确实难承“活阎罗”之重。

阎罗们的身世,也得有点东西,简而言之一句话,国仇家恨一肩挑,原生家庭不幸福。这也是为了自洽,和和气气的家庭里长出来一个不苟言笑、冷酷狠绝的活阎罗,也的确难以取信观众。

除了这两点,作为男主的阎罗,还得有超越正常逻辑的武力值与权力。武力值就不说了,谁还能没点主角光环。

但特殊权力,则是任性的偏爱,之所以锦衣卫等职业“含阎率”偏高,说白了就是这职业本身没啥道理可讲,设置成“侠”,侠有江湖仁义约束,设置成“士”,士有礼法道德规制。唯独锦衣卫等历史云烟中的暧昧存在,还有发挥与书写的空间,能让男主获得“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巨大权力。

说新也不新,“霸总”2.0版

这些“地狱系”男友乍看新奇,但细品,会发现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配方一:外冷内热,双标偏爱

“阎王男主”在仇敌和下属面前,杀伐果断、冷若冰霜,唯独在女主面前,柔情的眼睛里仿佛能淌出蜜、拉出丝来,观众嗑的就是这冰山融化的反差感。

前脚刚刚杀了背叛自己的兄弟,脸上还沾着兄弟的血,可一到女主跟前,就放下心防,喝酒调情。

外冷内热的男主最大的好处便是忠贞不二,对除了女主以外的所有莺莺燕燕都冷脸相待,让观众嗑糖时安全感十足。

配方二:不帅不成活

原来以为“阎罗殿”招人是最不看颜值的,没想到竟然是颜值要求最高的部门。

不管是“活阎罗”还是“铁面阎罗”,无论行事作风如何狠辣,他们都是个“帅阎罗”。

他们能文能武,出身高贵,有六分武将的果断狠厉,三分文臣的沉稳清隽,外加一分世家子弟的贵气,这样和女主谈恋爱才算得上般配。

配方三:浪子回头求拯救

“我杀人、喝酒、搞阴谋,但我是好男孩,只有我知道谁是伪君子”,这是典型的“阎罗设定”。

不过观众和女主,只会“心疼geigei”,因为他们身不由己、有隐痛在心;他们内心极度缺爱,加上工作性质特殊,难免尔虞我诈,难以真正信任别人。

天真活泼的女主像一束阳光照进了他们暗无天日的人生,在女主面前,他们终于能够卸下心防,释放真我。

说真的,这届阎罗内耗太重了,几乎没有一个正常家庭的孩子。

综上,帅、有钱或有权、童年不幸福、情绪不稳定,这不就是古早味的“霸总”套餐么。

千篇一律工具人

过去被人调侃嘲笑的“霸总”,换了件古装马甲又还魂到“阎罗”身上,这是为什么?剧方也许会说,这是顺应市场的要求,但观众的疲惫和无奈,又是被谁选择性忽略的呢?

有网友说,古偶剧中的男主们已经没有了复杂的人物感情,逐渐变得单薄且脸谱化,完美得如同设定好参数的大神一般,成为了让观众嗑糖的工具人。

说真的,文艺作品创新太难了。彻底的颠覆性的创新,并不现实,观众对影视剧界,并没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期待。但尊重常识、敬畏历史、逻辑,应该成为行业的自我准则。《士兵突击》的编剧兰晓龙把寻求突破和进行重复的关系,比作“种树”和“买树”:种树,无法预料长出来的树长势如何。但买下一棵已然茁壮的果树,意味着“稳赚不赔”。

放到古偶创作上来说,创新相当于播种;而模仿,则是买树。

在市场导向的思维之下,比起过去用心经营的剧集,影视创作者们更明白如何迎合观众的情绪,让观众嗑生嗑死,欲罢不能。

他们不再去在追求创意、个性、审美,而不断地去复制已经被验证有效的“恋爱公式”,以求短期“收割”流量。对于观众来说,这也意味着要面对更加乏味无聊的古偶剧市场。

“一招鲜,吃遍天”。有些剧方认为自己找到了万能公式,不过他们恰恰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掌握选择权的观众,有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再精密的大数据、再广泛的市场调研,也无法完全描摹他们。

“猴跳三遍没人看”,这才是创作者应该深刻理解的铁律。

壬寅年八月初十

2022-09-05

原标题:《古偶阎罗“通胀”了》

选稿:单冉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