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强度不断变化 移动路径复杂 台风“轩岚诺”为何如此特殊?
封面新闻2022-09-04 14:36:57

封面新闻记者 滕晗 见习记者 冯锐 实习生 周昕

据中央气象台消息,截至9月4日8时15分,今年第11号台风“轩岚诺”的中心位于距离浙江省朱家尖岛南偏东方向约470公里的位置上,预计向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导王澄海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轩岚诺”的特殊性在于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一是合并了低压区的小的热带低压,使其变得强而大,二是北侧副热带高压强大,使其强度变化和移动路径复杂。

“这次台风发展速度比较快,两天左右时间就发展为超强台风。”9月2日,福建省应急厅防汛抗旱处处长邹春烨告诉封面新闻记者,“但从今天的预报看稍微有一些减弱,中心风力变小了,从昨天的17级减弱到了14级。”

据了解,气象服务中常用风力等级来表示风速的大小。据国家标准委发布的《热带气旋等级》,风力等级12级的海岸船只征象已为“海浪滔天”,一般海面浪高可达14米,由此可见中心风力达14级的“轩岚诺”能量之强。

中心风力等级降低,意味着台风等级变化。据中央气象台2日消息,“轩岚诺”从超强台风级减弱为强台风级。热带气旋按中心附近地面最大风速划分为六个等级。其中,超强台风为最高等级,其标准为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16级或以上;其次是强台风,其标准为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14-15 级。

9月1日,王澄海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谈到,从目前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台风移动路径来看,“轩岚诺”最终能否登陆我国尚不确定,“‘轩岚诺’既是一次激烈的天气过程,也是热带海洋的一种特殊大气环流异常,其生成和移动肯定会和中纬度大气环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

9月2日,记者从中国气象局获悉,中央气象台预计“轩岚诺”3日起将转向北偏西方向移动,3日夜间移入东海海面,有可能再次发展为超强台风级,并逐渐向浙江东北部一带沿海靠近,目前仍不能排除在我国东部沿海登陆的可能性。

根据台风走势不同,“轩岚诺”对我国的影响也有不同。王澄海表示,“轩岚诺”在生成和移动中与大气环流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也许会促使副热带高压减弱,从而结束目前长江流域干旱少雨的局面。如果台风继续加强并北上,会给东部沿海带来大风,如果环流配置合理,也会造成大雨。如果副热带高压持续强而稳定,台风在我国南部一带西进,则会给东南沿海带来大风和降水。

“‘轩岚诺’的特殊性在于,其形成于持续偏强和偏北的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低压区,并合并了低压区小热带低压,使得“轩岚诺”变得强而大。”王澄海表示。

同时,“轩岚诺”所显现的“快速加强”态势,与海洋蓄积的能量及台风自身体型存在一定关系。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林表示,由于副高比较庞大,海上温度很高,前段时间海洋蓄积的能量对台风强度有利。其次,“轩岚诺”体积小,属于微型台风,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快速加强的状态。

据《中国气象报》2日报道,受东环副热带高压影响,且西风槽加深后,“轩岚诺”将转向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东海暖水区,有可能再次发展成超强台风。据介绍,在东海海区达到超强台风级别的台风非常罕见,全球变暖、拉尼娜现象是幕后推手。

王澄海也表示,有研究表明热带风暴(台风)的生成和全球变暖有密切联系,“海洋变暖会为台风提供能量。此外,海水温度对热带风暴(台风)的生成也提供了有利条件。”他补充说,考虑大气垂直结构等许多其他环境要素,气候变化与热带风暴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超强台风也可认为是极端天气的一种。

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近五年于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超级台风共27个,其中,登陆我国的超强台风4个,2019年登陆并致我国1400多万人受灾的“利奇马”便是其中之一。

8月31日,浙江省防指决定启动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

9月2日,邹春烨在采访中表示,目前台风对福建陆地影响较小,主要受影响的是海域渔场和过往船只,以及沿海养殖业。“8月30日开始,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要求位于闽外渔场、闽东渔场东部及钓鱼岛渔场的渔船全部撤离,同时对过往船只进行提醒,避免驶入台风影响区域。”

其次,还要求相关海域作业平台停止施工、人员撤离。截至8月31日21时,共撤离319艘相关渔船。9月1日,要求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和平潭沿海的养殖渔排的老弱妇幼人员撤离上岸,共撤离1772人。要求闽东渔场西部和闽中渔场海域的渔船2日18时前全部进港,人全部上岸。

9月2日,国家防总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防台风专题视频会商调度,强调坚持海上、陆上和防风、防雨两手抓,针对“轩岚诺”移速慢、影响时间长的特点,人员该转移的坚决转移,设施该关闭的坚决关闭,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