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坚持国际化办学 走特色发展之路 | 甘泉外国语中学做足“多语”文章
东方网·城市导报2022-09-03 23:22:58

上海市甘泉外国语中学前身是1954年建立的甘泉中学,1972年,学校在全国首开日语课程,至今已有50年。学校以“跨文化素养”为办学特色,探索“从日语教育走向多语教育,从多语教育走向多元文化教育,从本土化教育走向国际化教育”的实践路径,陆续开设了日、英、德、法、西五门第一外语和韩、泰、俄等八门第二外语课程,完成从“特色学科”到“学校特色”再到“特色学校”的华丽蜕变。

2018年,甘泉外国语中学被正式授牌为上海市特色普通高中。学校曾获得全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全国中等日语教学示范校、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首批中小学非通用语种实验学校等荣誉。

“双外语”助力多彩未来

甘泉外国语中学自2000年开始开设两门必修或一门主修、一门辅修的双外语教学实验探索,相继开设日、英双外语教学班,德、英双外语教学班,法、英双外语教学班,西、英双外语教学班,并设配套的初高中一体衔接课程。

历经20多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形成了以“民族情怀、国际视野”为价值追求的特色课程群,构建以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为目标的高品质外语课程体系。

学校注重以对外交流促进多元文化融合。作为上海市第一批招收外籍学生资格校,目前,有70多名来自日本、韩国、泰国、西班牙、美国、意大利、老挝、越南等国家的学生在甘泉外国语中学学习、生活。学校先后同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等十多个国家的40多所大中学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每年接待数十个来自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团体。2019年,新增与缅甸、瑞典、荷兰等国家学校的签约,开辟与新西兰旺格努伊学区、澳大利亚墨尔本凯斯博学区的交流项目。依托国外友好合作校,引进了中英校际连线项目、“心连心”日本短期留学项目、德国墨卡托基金项目、中法数学交流项目、哈佛峰会项目等国家级项目,拓宽了学生“海外综合学习”平台。

学校以“外语+特色”课程提升文化内涵,近年来开设了“一节(樱花节)、一秀(达人秀)、一社团”、多语国家文化节、经营管理课程、慈善课程、《君子养成》国学课程、南京爱国之旅等课程,开展创智小院士、小研究员评选、全球“环球自然日”比赛、德国Teutolab实验室活动等创新实践,提高了学生的外语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春来樱花烂漫、秋来梧桐婆娑,甘外学子或在日式茶室体验茶道课程,或在汉园传播中华文化,或在国际交流大厅交流互动,向世界传播甘泉的声音。学校建设了“一馆五中心”特色场馆类课程,设有多语种阅览室,打造多功能地下创意活动空间,为学子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大平台”锻炼多重能力

在甘泉外国语中学,全体学生都学习两门及以上外语、参与外事交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其国际视野、综合素养、个性品质等得到了有益提升。

除了培育外语这一核心素养,学校带动学生全面发展,在演讲、辩论、民乐、合唱、科创等领域全面开花。一方面,开展跨学科研究,开设“德语+工程与环保”“西语+体育”“法语+艺术”等精品课程。另一方面,邀请名人大咖走进校园,引导学子参与JA全球连接活动、中美哈佛项目、“中日青年精英营活动”、赴各国领事官邸做客等活动,学校健美操队、棒垒球队、武术队、击剑队多次荣获市级特等奖和一等奖。

7年初高中一体化的培养路径,结出了硕果——不少学生获得“世界高中生日语演讲大赛”蝉联冠军,全国中学生多语种技能大赛日语、德语双料冠军,EJU留日考试文、理科夺魁,日语能力考试最高级别N1满分,日语高考满分等荣誉,在国际会议、交流活动中承担翻译工作,近百位学生获得日语、英语的上海市中、高级口译证书……一批批甘外学子取得优异成绩,频频站上国内外舞台,展示了学习与适应能力、创新与实践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

“多路径”做足“特色”文章

“是参加高考还是海外留学?”这是甘外学生常有的“选择困难”。依托独特的办学资源、雄厚的师资队伍、完备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为学子的未来发展上了“多重保险”。

目前,学校与海外十多所高校合作紧密,不仅牵头成立全国中等日语课程设置校工作研究会、全国中学德语教学联盟,还获得了法国政府的“法语教育”资格认证。十年来,上百名同学通过学校自主推荐进入海外高校深造,近百名同学被北大、清华、复旦、交大等国内名校录取。

学校成立海外进路指导中心,为有意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一条龙帮助。同时,与日本、法国、西班牙优质高校建立直通车项目,学生被推荐参加国外高校测试通过并达到一定外语能力水平即可入学,日语学生可以参加日本留学考试,冲击东京大学等日本顶级名校。

来源:上海普陀

选稿:魏丽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