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
不止半月泉,处处皆佳绝!这里是苏轼吟诵的湖州
上观新闻2022-09-03 10:52:00

“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公元1091年,56岁的苏东坡从杭州去京城赴职,途中来到德清县乾元镇的半月泉游玩并题诗,但受战争和自然损毁,此后半月泉一直掩埋在废墟下。近日,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发掘下,苏东坡诗中的这个半月泉终于重见天日。

“环城三十里,处处皆佳绝”

苏轼不仅赞美过半月泉

更是在湖州其他地方留下了足迹

今日就让我们

追寻苏轼的脚步

看看他眼中的清远湖州

弁山

“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意求看。”

弁山,属天目山北入太湖余脉,位于湖州城区西北,雄峙太湖西南,因“山势如弁冠”而得名,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素有“太湖最高峰”的美称。

在历史上,弁山有诸多的名人巨擘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如秦时的项羽,东晋的王羲之,唐代的颜真卿、陆龟蒙,宋代的叶梦得,元代的赵孟俯、戴表元等等。

弁山落日@章雄雄

苏轼在《赠孙莘老七绝》中写道:“闻有弁山何处是,为君四面意求看。”道出了弁山之苍莽雄浑、博大幽深。

弁山碧岩古道幽山空谷,竹径磬声。漫步其中,更像是一段远离尘世的心灵对话,品味从历史中穿越而来的青山碧水。

飞英塔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苏轼在游历了湖州的飞英塔后,慨叹道:“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时光如箭矢倏忽划过了六百多年,诗人已逝,然而对于飞英塔的讴歌,在晨昏更迭里,文人名流对飞英塔题咏不绝,与浩渺的太湖水一样,永远地传唱在了风景秀丽的南太湖畔。

飞英塔,是国内现存唯一的“塔中塔”。内塔为仿木构楼阁式,八面五层;新修的外塔为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八面七层。如此独特的构造,远近闻名。

飞英塔作为湖州一绝,其独特的建造形式在国内绝无仅有,又因这种塔中有塔的特殊型制而保存了其自身特有的营造技术和结构形式,是研究宋代建筑的一个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爱山台

“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 ”

苏轼绝对不会想到,“尚爱此山看不足”会被湖人提炼出“爱山”两字,以此珍惜和纪念他的足迹。

汤伟 摄

“薄暮四眺,则道场一峰峭拔峰岩,山顶有浮图,高可数百丈,耸然而峙,烟村云树,郁郁芊芊,竞献奇于台前……”,此描述概括了爱山台的景观特色。

秋练爱山台

先后历元、明、清二朝,屡有修建,台上建筑湮废无存,爱山台遗址犹存。历经重修的爱山台成了爱山广场,“爱山”之名世代相传下来,就是湖州人对苏轼念念不忘的一个见证。

汤伟 摄

骆驼桥

“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 ”

夜晚,站在骆驼桥上赏月,曾经是一件令无数文人墨客沉醉的风雅美事。苏轼也是如此,向往“今日骆驼桥下泊,恣看修网出银刀”的闲散逸趣,追求湖州“夜桥灯火照溪明,欲放扁舟取次行”的归隐生活。

骆驼桥一带,自唐代起,历经朝代更迭,不变的就是凭借着良好的区位以及水路的便利,一度是湖州的商业中心,笔庄、绸缎庄、酒庄在这里售卖,新鲜的渔获在这里的埠头上供人挑选,即将驶向远方的书船在这里停靠……

现如今,骆驼桥虽然改变了样子,却深深地烙在了湖州人的心里。这几只骆驼既纪念了湖州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以骆驼坚韧的毅力,体现了湖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城市精神,成了湖州的城市名片之一。

道场山

“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

湖州自古山水清远,秀丽之貌不可胜计,而道场山则独具风韵,历来为湖州城南胜境。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诗家名流都在游览此山时流连忘返,推崇道场山之胜状,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

道场山在湖州市城南五公里外,为天目山尾闾,最高峰海拔210.7米。道场山群峦拥翠,林深泉清,古称“云峰山”,历史上把“道场晓霁”列为“吴兴八景”之首。

苏轼就曾在《游道场山和山》中赞颂道:“道场山顶何山麓,上彻云峰下幽谷。”

登道场山顶,湖城旖旎风光尽收眼底,眺望远处,又得太湖风帆点点,隐约可见。山峦起伏,或清丽明快,或朦胧深邃,眼前一切仿佛置身山水画中,让人陶醉。

苏轼五次过湖州,有四次都留下了诗文。他对湖州的喜爱溢于言表,尽情地赞美起来真的不吝辞藻。还没到湖州地界,他就开始充满想象和向往了。

他在《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中说,“余杭自是山水窟,仄闻吴兴更清绝。湖中桔林新著霜,溪上苕花正浮雪。顾渚茶牙白于齿,梅溪木瓜红胜颊。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亦知谢公到郡久,应怪杜牧寻春迟。鬓丝只好对禅榻,湖亭不用张水嬉”。

诗中提到的“顾渚茶牙”便是长兴有名的贡茶——紫笋茶了。长兴顾渚山山川秀丽,风景优美,茶文化渊源深厚。

在唐代,顾渚茶为皇室的主要贡茶,称顾渚紫笋或湖州紫笋,名声很大,到了宋代,虽因主要贡茶转移为福建龙凤团茶,顾渚茶一度停贡,但由于顾渚茶品质优异,它的名声依旧不减,得到了宋代诗人的喜爱和赞颂。

苏轼也言“千金买断顾诸春”,可见顾渚茶的魅力。远离城市的喧嚣,走进乡野的闲适。见的是青山景秀和白云悠悠,听的是水声潺潺与鸟鸣啁啾,再加上些许人间烟火气,一派悠闲且安然。

“吴儿鲙缕薄欲飞,未去先说馋涎垂”说的自然是湖州的鱼了。湖州多鱼塘,紧挨太湖,鱼是湖州人历代喜食的品种,每个季节都有各类鱼鲜可以端上餐桌。湖州的厨师也在历史的长河中更迭烹制出多种鱼菜,如鱼丝、鱼片,鱼茸等。

唐朝诗人张志和曾言“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细水鳜鱼肥。”这份鲜嫩同样也俘获了苏轼的心。一道浓汤鳜鱼,将晶莹白嫩的生鱼片浸润在高汤中,保留鱼鲜味的同时,鱼片嫩滑,鱼汤醇厚,鲜而不腥,入口窜香,回味悠长。

在苏轼心中,湖州是个无事之邦,“得意诗酒社,终身鱼稻乡”,除了“吴儿鲙缕”,还有怎么也绕不开的“乌程香”。

“乌程霜稻袭人香,酿作春风霅水光”,水是血,曲是骨,好水才能酿好酒。同时,湖州历史上盛产上等酿酒糯米“金钗糯”,酿出的乌程酒口感醇和柔顺,入口绵长,回味甘甜,余味爽口,醉人心扉。

跟着苏轼的足迹

我们欣赏到的不仅仅是湖州的山水清远

更是一个生动鲜活的江南之地

光阴流逝,物是人非

不变的是山从天目,层峦叠嶂

也是水傍太湖,千回百转......

汤伟/摄

栏目主编:王娜文字编辑:俞宏浩图片来源:文旅湖州

专题

作者:文旅湖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