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
国风音乐崛起,一年热卖古筝9万台,我们去这间上海老牌乐器厂看了看
上观新闻2022-09-01 13:02:00

2022年9月2日,上海民族乐团与上海音乐厅联合出品的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将完成第二轮驻场的最后一场演出。

从第一轮驻场好评如潮,到加演第二轮票房持续热卖,在上海音乐厅的观众席看到的,不止有银发族和带着琴童来观演的家长,其中更不乏90后、00后的年轻人——他们不仅是B站的深度用户,也是国风国潮坚定的“粉丝”。

随着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日益加深,从民族音乐,甚至到民族乐器,近两年受到了年轻群体的热捧,《海上生民乐》的大热是其中一例。在B站上可以看到,弹奏古筝的up主上传的视频,最高点击量超过5000万。

一位中国女生在巴黎街头演奏古筝的视频,在B站也达到了超过1000万的点阅。

2019年11月,位于南京东路的“敦煌”牌•上海民族乐器一厂门市经过改造全新亮相。古典的设计元素在现代的设计语言加持下,呈现出好看、好听的民族乐器之美;这间小铺也因此成为南京路步行街上,展示民族文化、上海工艺的一个亮眼窗口。

最近,记者从上海民族乐器一厂得知,近年来他们的古筝销量持续攀升,已超过9万台一年,产品远销海内外。带着对这间上海制琴老厂的敬意与好奇,8月30日,记者走进上海民族乐器一厂位于松江的三层楼车间,亲历了从一块木头到一把优美古筝的旅程

进入车间,首先会走过下料前的仓储空间。一块块木板被整齐码放在划线区域内——它们用不同的木色悄悄透露着各自的不同的身价,和各异的声线。


走进规模宏大的一楼厂房,是木板粗加工、切割成型的流水线。这里看起来和一般的木工厂很像,不过对工人师傅手上的功夫要求很高。毕竟是做乐器,对于一块木板的切角、弧度,都有区别于一般家具的严苛要求。

流水线上,不时能看到工人师傅们切磋交流的身影。

一楼工厂很高。三分之一的加盖区域楼下是刨花加工车间,楼上用来堆料。制琴厂里几乎没有一道工序不需要手工的深度参与,是很强调传统工艺的生产方式。可工厂的布局、设备、管理方法,看上去是一间十分现代的工厂。

刨木车间木花飞溅,这是一个体力和技巧并重的工作。优美的琴身优美要在师傅的手中定下弧度与轮廓。

走进工厂的二楼空间,无数架古筝被安放在带滚轮的高高的架子上。在这里,一楼的“木胎”在100多道繁复的工序中滚动流转,步步成型。

无数架古筝被整齐地码放,宽阔的空间中只留下了狭长的过道。

雕花、贴片、组装、补色……虽说在流水线上,每一个工种负责的就是那几个步骤、环节,对工艺的要求却很高。一架琴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供参考的标准,需要一丝不苟地执行。


一架古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甚至十多万元,都可能来自同一条流水线。区别在于木料的名贵程度和雕花的复杂程度,但制琴的匠心却是一致的。


在二楼车间,我们见到了制琴师李素芳。她师从制琴大师徐振高,15岁就开始钻研制琴技术,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在这间制作古筝的工厂,李素芳的名字是最高标准和最高工艺的代名词,65岁的她如今依然常常在流水线上穿梭,帮助师傅们解决疑难杂症,或者带领团队研发新的产品,攻克新的技术难关。


走进三楼喷漆车间,年轻的师傅将一片片喷好闪亮清漆的古筝琴面从流水线上放到晾晒架上。


烤制车间里,师傅将一架架古琴从恒温加热的机器上拿下来,房间里飘满木头散发出的温厚香气。


回到一楼的组装车间,安装好琴底板的最后几个构件,一把琴的制作就大功告成了。


制作完成的琴身会进入它在工厂的最后一站——打包车间。在完成打包,送进成品库房之前,还有两道最重要的工序需要完成,第一是上弦,第二是调音。


在制琴车间,又一次偶遇了制琴师李素芳,她正在帮助同事为琴调音。一年全厂出产的9万多台古筝当中,有1万多台要过李素芳的手调音出厂。她对音准有近乎特异功能的敏锐听觉,这也是当年制琴大师一眼相中,收她为徒很重要的原因。


她的耳朵有多灵敏呢?据她自己介绍,当年刚进厂,师傅考验她时,她就能准确辨别出一台琴2-3个音分的高低,而1个音阶会被分成200个音分。

走访完这座巨大工厂复杂的流水线,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和师傅们精细灵巧的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国风与国乐的复兴,自是为乐器厂刮起一股向上托举的时代之风;而亮眼的销售成绩的背后,也离不开数代制琴师严谨的工艺与悉心的传承。

今年8月,上海民族乐器一厂有限公司与河南的兰考县签署新的项目投资协议,准备扩大在兰考工厂的生产规模。过去十几年,乐器厂在河南开办分厂,又成立分公司,用技术扎根兰考,造福一方,未来,上海制作民族乐器的产品和技艺,也许可以随着国潮国乐的风行,走向更广大的世界。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