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贝鲁特爆炸后的文物修复:“黎巴嫩之家”与“碎玻璃”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编译2022-09-01 08:26:00

在2020年的贝鲁特港口爆炸事件中,数千栋建筑被摧毁或受损,这其中包括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珍贵文物。

近期,在英国V&A博物馆中,建筑师安娜贝尔·卡里姆·卡萨尔(Annabel Karim Kassar)的装置作品“黎巴嫩之家(The Lebanese House)”重新诠释了当地的传统建筑;而大英博物馆的临展“贝鲁特的碎玻璃”,则展示了经过修复的八件来自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的玻璃器皿。

2020年8月,存放在贝鲁特古老港口的约2750吨硝酸铵突然发生爆炸。这次爆炸是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爆炸之一,涌向空中的是一个数英里高的火球,在爆炸发生的那一瞬间,人们通过手机捕捉到了图像,那是致命的银色烟火。爆炸时,雷鸣之声震耳欲聋,在地中海对岸的塞浦路斯都能听到。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之后,© AP Photo Hassan Ammar

贝鲁特港口大爆炸之后,© AP Photo Hassan Ammar

在贝鲁特的爆炸事件中,至少218人丧生,7000多人严重受伤。有的人说自己像羽毛一样被抬到空中,有的人说自己突然失聪了,也有的说自己眼睛里冒着热血。一些建筑莫名其妙地屹立着,而边上的另一些建筑则瞬间倒塌了。这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一颗小型核弹。

尽管我们能够在社交媒体和电视上目睹这一切的发生,但现实仍然是遥远的。超过30万人失去了家园,他们的住宅变成了什么样?他们又是如何找到避难所?这比我们通常看到的要难以想象的多。

在贝鲁特港口爆炸中遭受重创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内部

在贝鲁特港口爆炸中遭受重创的苏尔索克博物馆内部

现在,在英国伦敦的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V&A)博物馆里,一座“黎巴嫩之家( The Lebanese House)”被重新建造出来,恢复了其被摧毁前的荣耀。还有什么能比“黎巴嫩之家”更接近物质废墟呢?该作品是黎巴嫩裔法国建筑师安娜贝尔·卡里姆·卡萨尔(Annabel Karim Kassar)和她的贝鲁特工作室AKK的一件装置作品。

安娜贝尔·卡里姆·卡萨尔(Annabel Karim Kassar)设计的装置作品“黎巴嫩之家( The Lebanese House)”

安娜贝尔·卡里姆·卡萨尔(Annabel Karim Kassar)设计的装置作品“黎巴嫩之家( The Lebanese House)”

你看到的装置高4米,重现的是19世纪黎巴嫩建筑那精致漂亮的外立面。这里体现出的是晚期奥斯曼帝国风格的三拱形窗户。之前,该建筑的一扇窗户被完全炸毁,其余的部分也有摧毁的,木制托梁撑着空荡荡的窗户,就像巨大的火柴棍撑着一只眼睛。该建筑的门被毁了,大厅另一边可能存在的房间都消失了,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舞台布景。

这个复杂立面的一些大理石和砂岩碎片来自一座真实的住宅。当贝鲁特港口爆炸时,建筑师卡萨尔正在进行修复工作。在建筑的大厅里,黎巴嫩工匠铺设的瓷砖图案是威尼斯三叶草和阿拉伯星星。它们此前被烧黑,被损坏,其中一些甚至带有一种无名的红色物质的痕迹,类似于干涸的血液。

“黎巴嫩之家”的瓷砖细节

“黎巴嫩之家”的瓷砖细节

展厅中讲述贝鲁特爆炸事件后的影片

展厅中讲述贝鲁特爆炸事件后的影片

这个装置还包括对传统建筑的重新诠释。这是贝鲁特老房子大厅里的一个小沙龙,你可以躺在这里的条纹丝绸靠垫上,沉思黎巴嫩住宅的门厅。然后,你可以在迷你礼堂里观看一系列经委托制作而成的影片:一阵风吹进了理发店,导致了理发师的牙齿都掉光了;在接连不断的夜晚,一位母亲正试图帮助她的儿子忘记流血。这些影片深入探讨了爆炸事件对贝鲁特的建筑,当地居民及社会的影响,也记录了灾后的重建过程。卡萨尔则回忆道,当时街道摇摇晃晃的,在天花板被吹掉的那一刻,外墙与房子的其他部分分离了。

考虑到贝鲁特大面积的现代住宅遭到破坏,重建一座罕见的老建筑似乎是无关紧要的。但是,“黎巴嫩之家”是一扇通往共鸣的门。它让人惊叹于这种建筑之美。在遥远的伦敦,这一装置以三维的形式象征着贝鲁特的英雄之力。

修复中的黎巴嫩建筑

修复中的黎巴嫩建筑

修复中的黎巴嫩建筑

修复中的黎巴嫩建筑

修复中的黎巴嫩建筑

修复中的黎巴嫩建筑

在爆炸事件发生的当天,港口以西4公里处的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University of Beirut)里,一个装有古罗马、拜占庭和伊斯兰风格的玻璃制品的展柜倾倒在地,古代的玻璃碎片与展柜及周围窗户的碎片混在了一起。

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的一个倒塌的玻璃橱窗

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的一个倒塌的玻璃橱窗

在那里,只有两件玻璃制品幸存下来,奇迹般地完好无损。尽管如此,在数以百万计的玻璃碎片中,还是有大量的玻璃碎片被抢救出来。其中有八件玻璃器皿被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和大英博物馆的修复人员重新拼凑起来,并作为“贝鲁特的碎玻璃(Shattered glass of Beirut)”临展对外展出。

这些玻璃制品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它们拥有着蓝色的,绿色的,以及金色的光泽,形状优雅,有着透明质感和独特的纹路。古代的光线曾经透过这些玻璃器物照射进来,而如今,多亏文物保护人员细腻的技术,当下的光线又透过了这些器皿。修复这些玻璃器皿的技巧在网上的视频中得以展示。这样看来,就像工匠们将大理石塑造成完美的圆柱那样,在2000年前的贝鲁特,工匠们就可以生产大量的玻璃制品。过去和现在一样,有些技术几乎没有改变。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烧杯器皿 图片来源: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

公元一世纪的罗马烧杯器皿 图片来源:贝鲁特美国大学考古博物馆

据悉,双方的修复人员合作了三个月才完成修复工作。尽管修复人员填补了一些缺失的区域,但仍有一些区域未能填补。这些可见的伤痕和缺失的碎片见证了爆炸事件及黎巴嫩人民在灾后重建的决心。现在,它们身上的伤疤将讲述新的故事。之后,这些展品将被送回贝鲁特。

“黎巴嫩之家”将在V&A博物馆展至9月25日。

“贝鲁特的碎玻璃”将在大英博物馆展至10月23日。

(本文编译自《卫报》,以及V&A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官网)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