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初秋虽到,祛湿不能停!“茯苓”和“土茯苓”只是差了气质?
上海普陀2022-08-31 14:18:26

虽然已经步入初秋

但是健脾祛湿还要继续

“祛湿达人”茯苓依旧是厨房“座上宾”,不仅能化湿,还能健脾,符合日常的养生需要。

茯苓

图片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而且四季皆宜,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湿、风、温等诸疾均可发挥其独特的功效。

性味: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茯苓的功效作用

☆利尿作用

由于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的功能,并且药性十分平和,利水而又不伤正气。

只要是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状,不管是偏于寒湿还是偏于湿热都可以配合使用。

☆抗菌作用

茯苓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图片

☆降低血糖

茯苓能够影响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对于身体机能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调解身体的电解质,降低血糖。

尽管有不少功效

但是以下的服用禁忌

需要特别注意

茯苓注意事项

图片

1.避免同服

避免与秦艽、鳖甲、龟板等配伍使用,避免造成气机不畅。

2.禁忌人群

①阴虚体质或虚寒体质气虚下陷者,不适用。

②肾阳虚伴有排尿不畅者,不适用。

③虚寒遗精明显者,尽量避免使用。

茯苓&土茯苓,傻傻分不清

日常有很多人分不清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认为茯苓就是土茯苓;但其实,这两种药虽只有一字之差,区别却很大!

茯苓和土茯苓的区别

☆成分不同

茯苓属于真菌类,是呈白色,切成块状,无任何气味;土茯苓属于植物,根部有大量的根须,有鸡蛋大小。

图片

☆功效不同

茯苓,可驱邪,扶正;具有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宁心安神的功效。土茯苓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关节的功效。

图片

☆应用不同

茯苓主要用于治疗身体水肿、眩晕、心悸、惊恐不安、失眠、健忘、呕吐、倦怠乏力、食欲不佳、大便不成形等病症;土茯苓主要用于治疗脚气、梅毒、关节屈伸不利、小便淋沥涩痛等病症。

茯苓养生膳食方

茯苓包子

图片

材料:茯苓50克,精白面1000克,猪肉500克,生姜15克,胡椒粉5克,麻油10克,绍酒10克,食盐15克,酱油100克,大葱25克,骨头汤250克。

做法:

1.将茯苓去净灰渣,剥去残皮,用水润透,蒸软切片,然后加热煮汁,每次加水约400克,加热提取3次,每次约煮1小时,3次药汁合并,滤净,再浓缩至500克待用。

2.用药汁合面,揉和成团,堆置发酵。将猪肉绞碎,与调料混合做馅。再用碱水揉面团,压成20个面皮,包入馅料,做成生坯,放入蒸笼内用旺火蒸15分钟即成。供早点食用。

功效:安心养神,益智健脾,除湿化痰,利水消肿。

茯苓贝梨

图片

材料:茯苓15克,川贝母10克,梨1000克,蜂蜜50克,冰糖适量。

做法:茯苓洗净,切成小方块;川贝母洗净;梨洗净,去蒂,切成丁。将茯苓、川贝母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用中火煮熟。再加入梨、蜂蜜、冰糖继续煮至梨熟,出锅即成。可吃梨、茯苓,喝汤。

功效:清热润肺、生津止咳。

茯苓牛骨汤

图片

材料:牛骨250克,茯苓50克,山药100克,姜块、葱段、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牛骨洗净劈开,将茯苓、山药洗净。锅置火上,加水适量,放入牛骨、茯苓、山药、姜块、葱段,煮40分钟,再加入盐、味精等调味即成。

功效:补肾利尿。适用于慢性肾炎、下肢水肿、尿少食少等症。

选稿:严佳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