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人生万里 始于阅读丨《白居易诗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网站2022-08-30 19:23:24

撰写丨方  隽

朗读丨宁奎军

0830_152744_570.png

《白居易诗选》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代表诗人。存诗近三千篇,数量为唐人之冠。他出身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活较为接近社会下层。后受到爱好文学的皇帝赏识提拔,任左拾遗。他希望尽言官职责,于是频繁上书言事,敢于指出皇帝的错误,写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的讽喻诗,希望以此补察时政。以《秦中吟》《新乐府》为代表的大量讽喻诗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些现实主义的诗篇,深刻影响了中唐及后世诗坛。其后宰相武元衡遇害,白居易上表要求严惩凶手,被认为越职言事。后又遭诽谤,被贬官。其后,诗人的参政热情渐渐消退了,作品主要以闲适诗和感伤诗为主。白居易根据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创作《长恨歌》,在史实中增添了许多想象的色彩,语言优美,音律婉转,“一篇《长恨》有风情”,李、杨爱情因而不朽。贬官之后,白居易的另一名作《琵琶行》,用通感的手法描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融入身世之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伤凄楚,流传千古。

白居易曾把自己的诗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大类。这种分类今天看来不算太准确,却大体能反映白居易诗歌的基本风貌。其中以《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为代表的讽喻诗最富于社会意义。《新丰折臂翁》写年轻时为了逃避兵役忍痛自残的老翁,“痛无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可见连年征战带给黎民百姓的深重灾难。《轻肥》写内臣走马赴宴的骄横,酒宴后的杯盘狼藉,最后两句笔锋一转:“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对比强烈,触目惊心。

白居易的诗影响巨大,在当时即广为流传。元稹说白居易诗:“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堠、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白居易的诗在邻近的国家中也很受欢迎。《白氏长庆集》序称:“鸡林贾人,求市颇切,自云其国宰相每以百金换诗一篇。”据陈继儒记载,契丹国主亲以本国文字翻译白居易的讽刺诗。白居易的诗还流传到日本,对当地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钱锺书先生论白居易“香山才情,昭映古今”,高度评价其杂律及《长恨歌》《琵琶行》等作。但也指出他“词沓意尽”的毛病,白居易自己在《新乐府序》里亦不讳言:“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这是他试图以诗歌代替谏章,故意放弃某些诗的文学性造成的。再加上“卒章显其志”,更破坏了诗歌的含蓄悠远之美。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