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如何缓解入园焦虑、顺利幼小衔接、让青春不烦恼……家校携手迈好入学第一步
上观新闻2022-08-29 19:58:00

9月1日,沪上中小学、托幼机构将开学(园)。阔别校园近半年,孩子们重新回归集体生活,难免会有陌生感,新生家长还担心孩子对新环境和新要求的适应能力。面对入园分离焦虑、幼小衔接、青春期以及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新学期前夕,普陀区教育局推出“迈好入学第一步”系列家庭教育指导,以家校携手的方式,全方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开启美好校园生活。 

【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家中3岁的宝宝要上幼儿园了,进入集体生活,孩子能否适应,也是家长最担心、最忐忑的一环。幼儿园究竟是什么样的?在新集体中,孩子如何与小伙伴相处?他们能不能独立面对老师和保育员?……如何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绿洲幼儿园园长吴丹通过视频,带着大家认识幼儿园的测温区、晨检区、活动室等。她建议幼儿入园前,及时调整作息时间,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比如:自己穿脱衣服、拿勺子吃饭、会用杯子喝水等。幼儿园是集体生活,生活更具规律性,为了让幼儿能尽快适应,建议家长对起床、午餐、午睡三个时间点提前进行调整,保持和幼儿园的一致性。“提前让幼儿养成这样的习惯,更有利于缩短入园后的适应期。”吴丹说。

“有些孩子的分离焦虑反应非常大,家长很担心,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帮助孩子,结果每到开学,就会在幼儿园门口出现依依不舍的一幕。还有孩子入园第一天,觉得很新奇,但第二天焦虑情绪就冒出来,有的孩子用持续哭闹表达不满。”石岚新村幼儿园园长陈喆说,入园过渡期,家长一定要理解孩子、认同孩子,用一些小策略逐步帮助孩子做好心理调适。

她建议,智慧的父母要注意语言的情绪引导,减少负面暗示,比如:“我家宝贝很胆小,去了幼儿园怎么办”“宝贝今天哭了没有,还有谁也哭了”,这些语言都是负面暗示。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周边参观,激发孩子对上幼儿园的好奇心、谈谈每天怎么去幼儿园、步行会路过哪里等。此外,通过交个好朋友,也能减少分离焦虑。“离开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孩子会遇到家庭成员以外的陌生人,有的孩子面对陌生人不敢说话,这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学会如何与他人交朋友,是一项重要社交技能,也是可以通过练习克服的。”陈喆说。 

【幼小衔接培养学习好习惯】

面对小学的新环境,孩子们如何适应?校园生活中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生活自理能力?小学阶段应培养哪些学习习惯?如何自信地面对入学新生活,快速融入新集体?……从生活、学习、心理适应等多角度、全方位做好幼小衔接,能帮助一年级新生顺利度过适应期。

江宁学校特级校长吴庆琳说,在小学入学适应阶段,孩子们会遇到很多需要独立解决的生活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成长的机会,请家长学会逐步放手,比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积极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独立用餐、不挑食,学习使用餐盘,教孩子自己整理小书包、小饭袋以及家里的生活小天地,学会收纳玩具、收拾床铺,学会物品自我管理。此外,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习惯,家长要鼓励孩子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比如:让孩子准备餐具、洗碗、擦桌子、倒垃圾等,让孩子知道作为集体的一员就要出一份力,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针对一年级新生需要培养的学习习惯,吴庆琳认为,一要坐得住,培养专注学习的习惯;二要听得进,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三是说得清,培养大胆表达的习惯。

“每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入学准备不一样,面对全新的小学生活,有的孩子面对入学新任务可能胆怯退缩,这都是正常的反应。家长要多一些耐心,给孩子的情绪多一些缓冲的空间。家长对孩子多些肯定,给孩子‘打气’‘加油’,给孩子多些成功的体验,亲子间还要多些温暖的陪伴。”江宁学校心理老师齐越说。对于有分离焦虑的孩子,父母要做的是给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如每天回家后抱抱孩子,对孩子表达关爱。“今天在学校里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可以每天一起分享开心事吗”,这些话对孩子也有良性暗示作用。此外,还可通过绘本、故事或游戏等,把小学一日日程的内容告诉孩子,建立对学校环境的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校园是美好的地方。

【中学生青春不烦恼、适应新学期】

从小学生到初中生的转换,是不少家长关心的话题。怎样让青春不烦恼?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心理老师张薇说,青春期的孩子已经不再简单地接受父母的要求和惩罚,他们要的是自主和被尊重,因此,有什么事和孩子通过沟通协商相互约定。当孩子违背约定时,父母不用以家长的身份要求他,而是以约定提醒他、温和地说话,但执行态度要坚定,让孩子明白契约和责任。

其实,做青春期的父母很有挑战性,不仅要很用心地学习、理解孩子为什么这样做,还要知道应该怎么做。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家长应认识到孩子目前正面临的课业、升学、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挑战以及承受的压力,关注孩子的情绪和真正的需求,在非原则性问题的情况下,避免和孩子“硬碰硬”。

华东师范大学第四附属中学校长眭定忠建议做好智慧家长,应牢记三锦囊。在入学阶段,通过“三步法”为孩子的初中生涯开个好头:首先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变化;其次,倾听孩子的分享,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于初中生活,有什么想法和期待”“新增加的科目,你觉得怎么样”“新学校与以前学校,有什么不一样”等,鼓励孩子与自己交流分享。家长应真诚询问、认真倾听,孩子在倾诉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缓解焦虑,更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最后,家长还要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按需提供建议、帮助。

今年是上海中考采用新的招生录取办法的第一年。首届高中生与往届有何不同?进入更高年级学习,家长除了担心学业问题外,也要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生涯规划……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针对家长关心的话题,提出了支持高中学生适应新学期的建议、家长与高中孩子的相处之道等。

普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助力孩子和家长共同平稳、顺利地开启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迈好入学第一步”系列家庭教育指导从《你好!幼儿园》《家有小学生》《青春不烦恼》《新高中时代》四方面,邀请幼儿园园长、中小学校长、教育专家、师生及家长代表共同答疑解惑,让不同学段的孩子都能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适应校园生活,顺利度过适应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