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总发行量超千万册,一套人文读物,何以畅销三十年?
周到2022-08-29 11:21:29

今年,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诞辰104周年,也是他去世十周年纪念。

■南怀瑾

虽然大师远去,但他留下的著作,却依然畅销与常销。

复旦大学出版社自1990年首次推出南怀瑾代表作《论语别裁》《禅宗与道家 》《历史的经验》以来,迄今为止,在三十多年时间里,共出版南怀瑾著作近五十种,总发行量突破千万册,其中,仅《论语别裁》一书即发行150万册以上。

“南怀瑾现象”因何而起?

“南怀瑾现象”因何而起?为何南怀瑾著作畅销三十年长盛不衰?

■《论语别裁》 南怀瑾著述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0年,当复旦大学出版社首次推出南怀瑾先生代表作《论语别裁》,南怀瑾的名字在大陆还是鲜为人知。

时任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的高若海,在审读了南怀瑾的著述后,敏锐意识到:在弘扬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非常缺乏南怀瑾这样的著作。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大读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逐渐加强,此时很需要一套引导大众阅读学习国学经典的入门性读物,重建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

当时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市面上的各种介绍性质的著作,都太过学术,一般读者接受比较吃力。

南怀瑾的国学著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把深奥的古籍通俗化,并将里面处事做人的道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结合。他古为今用“讲国学”的方式,亦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也因此,南怀瑾著作面世后,“不炒自热”,其畅销的关键在于,满足了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多方面深层次的社会需求,即广大读者复归传统文化、学习中华国学经典的强烈需求。

南怀瑾说:自己的著作不是对传统经典的传统解读,而是个人的阅读体会。

虽然是在阐释传统文化经典,但他的每一点解释都有他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是南怀瑾丰富的生活阅历与深厚的文化根基相结合后对现实进行的思考。他所讲的问题都是触及现实、针对现实的,所以虽然是在讲古代的故事,但能够触动现代人的心灵。

而且他的著述,大多数是根据他讲课的录音整理的,具有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特色。

■《南怀瑾选集》(典藏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5月,复旦社与《复旦学报》联合举办学者沙龙,热议“南怀瑾现象”。

知名学者姜义华在《 重读南怀瑾〈论语别裁〉》中谈道,南怀瑾带领国人重读中国古代儒、释、道各种典籍,引导人们关注人的内心,关注人的修养,关注人伦世界,关注人文教化,重新思考人生价值。 

“他的著述不是象牙塔里不食人间烟火的逐字逐句精密的考校疏证,而是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深切关怀,和芸芸众生的生活与命运紧密相连。”

■南怀瑾

姜义华表示,南怀瑾先生的著作,一直努力在传统中发掘其所蕴含的现代性,在现代性中发现它们的历史渊源,揭示这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必然关系,引导人们在走向现代时不忘自己的历史,在回溯自己的历史时不忘走向现代,在接受西方文明影响时不忘本土根基,在坚守本土根基时不忘主动积极地吸取世界各种文明的精髓。这是南怀瑾先生一系列著作对弘扬与传承中华文化的重大贡献。

由南怀瑾先生主持创办的教育基地太湖大学堂,是他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种子的“试验台”,这里一直在践行着他的教育理念。

太湖大学堂的郭姮妟校长说,回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南怀瑾先生总是教育她:中文的经典非常非常重要,里面都是古圣人的智慧,不但可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且可使人格受到熏陶,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

除了和复旦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南怀瑾的著作数十种,大学堂还出版了《儿童中国文化导读》《西方中国文化导读》等读经课本。几年下来,课本读烂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也“烂熟于”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

畅销三十年所引发的思考

三十多年来,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南怀瑾著作超过五十几本,使其渐渐成为一个畅销又常销的文化品牌。

在《论语别裁》这本畅销之王问世后,《老子他说》《孟子旁通》《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等畅销书陆续出版。

至2003年《原本大学微言》由复旦社推出,复旦社出版的南怀瑾著作规模达到二十四种。

同样是在2003年,因为很多读者反映计划收藏南老师的典籍,图书馆也需要套装图书便于陈列,复旦社将南怀瑾所有著作分门别类重新编辑成为十卷本,前面加上出版说明,后面附上著作目录,便于读者阅读收藏。十卷本《南怀瑾选集》自此问世。

2012年,正值复旦大学出版社建社三十周年,复旦社特地精心编排了限量版《论语别裁》线装本。

南先生对这个版本特别喜欢,他是从小读古书的,看到线装本,好像回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岁月。他自己还特别题字以志纪念,落款 “九四顽童”。

2013年,十二卷本的《南怀瑾选集》(典藏版)再次推出,这套书是根据南怀瑾先生的生前愿望编辑而成,在原来十卷本选集的基础上,增加了《庄子諵譁》等五部著作,包括了南怀瑾先生所有重要作品。

南怀瑾著作的品种逐年增加,至2020年已经达到五十种,许多南怀瑾先生晚年的重要著作陆续推出,如:《宗镜录略讲》(三卷)《孟子与公孙丑》《我说参同契》(三卷)《列子臆说》(三卷)等。

■南怀瑾著作三十周年纪念珍藏版  复旦大学出版社

南怀瑾先生所有主要著作出版齐备,复旦社于2020年正式推出“南怀瑾著作全编”,这是目前搜罗最为完备的南怀瑾著作集。 

在谈到南怀瑾著作畅销30载所引发的思考时,复旦社南怀瑾作品的第一任编辑陈士强编审认为:南怀瑾著作最大的特点,是把深奥的古籍通俗化,并将里面处事做人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传统文化当中涉及到的一些道德、教化类的东西本来是很枯燥的,他将这些思想、概念、命题通俗化,使无论哪一个阶层的普通读者都能够接受。”南怀瑾著作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哲理通俗化,无疑为当代出版人开辟了全新的选题思路。

■南怀瑾著作全编   复旦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原总编辑高若海表示,出版社要做好书,好书就是要在书架上能够长久放下去的书,有些书可能眼下很光鲜、很热闹,但过两年就放不下去了,因为它是过眼云烟。“出版社就是要做文化传承,给后人能够留得住的书,不能太短视,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今年是南怀瑾先生去世10周年,南怀瑾先生遗留下大量授课的录音、录像资料,南怀瑾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还在不断的进行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

作者:徐颖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