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体荟非遗|菊园里的小青龙
上海体育2022-08-29 08:29:26

本期“体荟非遗”,小体带你走进上海市级非遗项目——小青龙舞龙灯。

从嘉定菊园闹元宵的习俗开始讲起,感受舞龙祈祥的传统文化,了解小小龙灯的不凡之处,精神图腾美好寄托。

图片

龙作为中国传统的精神图腾,在全国各地都有舞龙的传统,人们以此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寄托。在嘉定老城区西北面的菊园新区,也舞动着一条轻巧欢快的小青龙,那就是有百年历史的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项目——小青龙舞龙会。

图片

图片

清朝末期,小青龙舞龙会就已经受到当地农户的广泛喜爱。每逢正月十五之际,人们便会举行舞龙会,以旌旗、锣鼓、号角为前导,由法师将龙身从当地的伏龙庵中请出来,接上龙头龙尾,举行点睛仪式。舞龙人会带着小青龙进入各家的客堂,为家家户户送去吉祥。舞龙的时间多以晚上为主,据记载,元宵夜,街巷张灯结彩,龙灯游街穿巷,敲锣打鼓,热闹非凡。小青龙舞龙会一般会持续一周左右,正月二十前结束。舞龙会结束后,人们将小青龙放回伏龙庵,待第二年的舞龙会。

轻巧灵活手艺传承

图片

小青龙在中国众多的龙灯中属于小龙,纯手工制作,扎龙是技艺传承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骨架由竹篾制成,全长约10米,共分9节,其中7节龙身,龙头、龙尾各1节,每节下面装一个手柄。每两节龙身的间隔约为1.5米,龙头的直径约为40厘米,龙尾微微翘起,粗约15厘米,长40厘米。龙头与龙身、龙尾之间皆是用青布相连的,其空隙为1.5米左右。

图片

小青龙体型较小,轻巧灵活,便于变幻出不同的造型,常见的动作主要有:头尾齐钻、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龙摆尾和蛇蜕皮等。在表演时,除了有9名舞龙人外,通常还有6名锣鼓队人员随行,其中1人在前面用花球引龙,其余人员在一旁击鼓、吹唢呐、敲金锣、击钹助兴。

土生土长焕新活力

图片

奚松林是现在小青龙舞龙会的传承人,他跟随师父肖金华学习的扎龙、舞龙。肖氏一族世代定居于于嘉定区小河擋地区肖家宅(现为菊园新区永胜村),肖金华和祖父肖桃卿、父亲肖庆珍都是小青龙舞龙会鼎盛时期的核心人物。如今,年过古稀的奚松林将传统的小青龙舞龙会流程技艺和习俗都传承了下来,并不断研究扎龙工艺的改进工作,他设计的龙灯尤其栩栩如生,受到人们的一致喜爱。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嘉定人,他对扎龙、舞龙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希望将小青龙舞龙会这一民间习俗再次发扬光大。

图片

2009年5月,小青龙舞龙会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激励着奚松林更加积极地投身于项目的宣传和保护,不断推动舞龙会走进社区、走入校园。他亲自为居民和师生们讲解、示范舞龙技巧,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自2019年3月开始,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邀请奚松林为大学生们授课,每学期32课时的选修课和“小青龙舞龙会”社团的成立都为这项传统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也使更多年轻人加入到保护非遗的队伍中来。

愿这条小青龙越来越有活力,给越来越多的人带去吉祥和欢乐。

选稿:吴怡闻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