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台风“马鞍”25日将登陆广东 一文get最全台风防御自救指南
北京时间2022-08-25 07:05:11

今年第9号台风“马鞍”将于今天早晨到上午在广东台山至吴川一带沿海登陆,并给华南南部、云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带来强风雨天气。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过境时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由于台风是在海上生成,登陆时影响沿海乃至内陆地区,因此台风气象灾害的防御也是最为复杂的。不同行业的人群应对台风的措施也不同,一起来看看吧。

台风来临居民避免出门

家中备好物资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热带天气系统,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我国沿海地区造成严重灾害。那么,在台风来临前居民需要做哪些准备?台风来临时如何避险?

在台风来临前,居民要及时收听、收看或上网查阅台风预警信息,了解政府的防台行动对策;随后关紧门窗,关闭电脑、电视等电子设备;储备好食物和水,备好移动电源、手电筒等应急物品;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居住在各类危旧住房、厂房、工棚的居民,要及时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果你已在结实的房屋里,则应在窗玻璃上用胶布贴成“米”字图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台风来临时需继续关注台风动态信息,最好不要出门,如果你在外面,千万不要在临时建筑物、广告牌、铁塔、大树等附近避风避雨;如果你是开车,则应立即将车开到地下停车场或隐蔽处;如果你住在帐篷里,应立即收起帐篷,到坚固结实的房屋中避风;如果你在水面上(如游泳),则应立即上岸避风避雨。

渔民需尽快回港避风

无法回港应立即发求救信号

台风来临前,出海渔船(包括小型渔船)应尽快回港或向就近港避风,做好防止渔船碰撞措施;滩涂、船舶、水库下游、易受涝地等高危地方的渔民需尽快撤离;加强渔业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加强河蟹、甲鱼等养殖防逃设施的检查、整固;另外,做好因暴雨袭击造成堤坝、塘坝塌方的应急准备,水产养殖品及台风过后疾病暴发的应急准备。

海上作业人员遇台风应采取避航方法

远离台风中心

台风来临前,海上作业人员应立即到避风场所避风,万一躲避不及或遇上台风时,应及时与岸上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救援;等待救援时,应主动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果断地采取离开台风的措施,如停(滞航)、绕(绕航)、穿(迅速穿过);强台风过后不久的风浪平静,可能是台风眼经过时的平静,此时海上作业人员千万不能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回去加固船只。

另外,有条件时在船舶上配备信标机、无线电通讯机、卫星电话等现代设备;在没有无线电通讯设备的时候,当发现过往船舶或飞机,或与陆地较近时,可以利用物件及时发出易被察觉的求救信号,如堆“SOS”字样,放烟火,发出光信号、声信号,摇动色彩鲜艳的物品等。

遭遇台风时,如何避航?在海上航行的船舶遭遇台风时,为了避免被卷入台风中心或中心外围暴风区,一般采取避航方法。船舶可根据台风的动态和强度不失时机地改变航向和航速,使船位与台风中心保持一定的距离,处于本船所能抗御的风力等级的大风范围以外,采取适当的航行方法,尽快远离台风中心。

台风来临前农民需疏通沟渠

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

农民朋友在台风消息发布后,对可能遭受台风袭击、发生洪涝灾害的地方早作准备,及时采取防灾避灾措施。对大田作物来说需疏通沟渠,开好田间排水沟,确保排灌畅通;备足救灾农用物资;对稻、玉米、大豆、瓜菜等大田作物已成熟的,及时组织抢收;对大棚等生产设施进行检修加固,同时及时组织田间作业人员撤离。

台风过后,灾后处置也非常关键。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如水稻,切记疏通沟渠,确保排灌畅通,冲洗叶片泥浆,及时施肥,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对于倒伏旱粮作物,在植株尚未形成新根前扶起,并边培土边施肥,促使新根迅速下扎。

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和风暴潮

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房屋倒塌、

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在台风来临前后

我们应该准备什么?

该如何避险?

戳视频继续学习一下

↓↓↓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中国天气网

编辑:刘雪婷

责编:刘非非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