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赵霁:我想塑造一个落魄中奋起的杨戬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2-08-23 11:16:00

8月19日,导演赵霁执导的《新神榜:杨戬》全国公映,作为追光动画出品的“新神榜”系列的第二部影片,该片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杨戬形象。日前,赵霁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聊起了他创作背后的故事。

杨戬也曾“劈山救母”

“‘新神榜’是一个系列故事,我拍摄这个系列的初衷,就是希望结合以前大家熟知的故事,延展哪吒、杨戬这些神话人物背后不为人知的一面。”赵霁这样告诉记者。他说,杨戬的形象以往出现在《西游记》《封神演义》等作品中,都比较模糊, 而且大多是反派。这就给了赵霁很大的创作空间,他希望塑造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杨戬形象。

赵霁看待事物的角度很独特,比如在他执导的《白蛇:缘起》中,并没有按照以往的套路来塑造白素贞,“我一直都很好奇,像白素贞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为何就死心塌地爱上许仙了呢?”结果《白蛇传》中白素贞的一句“他上辈子救了我”,让赵霁一下子打开了思路。他就在这句话里做文章,最终创作出了一个全新的白素贞。

这次创作杨戬也一样。在做前期研究时,赵霁发现,杨戬也曾经“劈山救母”,而现在大家熟知的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居然是从前者派生出来的。这一下子激发了赵霁的灵感,他就想,何不将这两个故事糅合在一起,做一个新版本的“劈山救母”故事出来。

在传统故事中,杨戬千方百计阻止沉香劈山救母。但赵霁对这一点很质疑,“既然杨戬自己就曾经劈山救母,那么他为何要去阻止哪吒干这事呢?”顺着这个思路,赵霁决定这次用杨戬的视角来看待沉香的“劈山救母”行为,一个新的故事逐渐成形。

“《新神榜:杨戬》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亲情,”赵霁告诉记者,影片中的杨戬是一个成年人,而沉香却是一个孩子,两个人都很孤独,因为他们都失去了母亲,“杨戬很内敛,他把对母亲的爱都放在心里,而沉香对母亲的思念更加直接和外露。虽然影片说的是飞在天上的神仙们的故事,但最后观众会发现,不管是杨戬的母亲还是沉香的母亲,她们都用一种大爱在守护着天下苍生,影片探讨的是亲情的爱,这是我最想表达的主题。”

落魄中的杨戬形象

这次出现在影片中的杨戬,完全不同于以往“天庭第一战神”的风采。因为杨戬的“天眼”无法打开,他已经落魄到了去当赏银猎手混饭吃的地步,一路遭遇讥笑和白眼。“有天眼的杨戬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神仙,所以我就想,假如把他最强势的特点去掉的话,这个角色会进入一个什么样的状态。”片中的杨戬,身高1.9米,整个人的比例是修长高挑的,穿着一袭白袍,象征着以前曾经的辉煌。以往大家熟知的杨戬的兵器三尖二刃刀和弹弓银弹都没有出现,他手上拿着的是一把口琴,这把口琴是飞船的钥匙,也是杨戬平时把玩的物件,以此来表达他闲适逍遥的性格。而杨戬头上的头冠被特意做成了三尖二刃刀的形状,象征着他以前威风凛凛的战神身份。

虽然落魄,但是杨戬依然是一个英俊的青年,“天眼打开穿上战甲时的杨戬,是一个英雄少年的状态,整个人非常阳光热血。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所以神情比较淡然。我们在他的脸上加了一些胡渣,特意把皮肤的质感做得粗糙一些,让人感觉他的确经历了很大的挫折。”

展现魏晋时期的风格

《新神榜:杨戬》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魏晋时期,影片也因此从魏晋时期寻找创作的灵感。无论是角色服饰、道具以及建筑风格,都是典型的魏晋风格。比如杨戬的铠甲,就是参考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铠甲,再在此基础上加上想象的神界元素。杨戬的外袍和头巾采用的是扎染文化,这是魏晋时期比较流行的元素。他衣服上的云纹也是魏晋时期一个典型的图案。

影片中杨戬来到仙乐坊观看婉罗领着一群舞女在空中翩翩起舞的画面,也处处体现了魏晋风采。婉罗穿的白色和橙色裙子,就是魏晋时期典型的服装造型。婉罗的发饰,则参考了魏晋时期的“金步摇”。仙乐坊飞天舞蹈中出现的歌曲《洛神赋》,其歌词就摘取自魏晋大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这首歌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惆怅之情,对应婉罗对于故人的思念。”

影片中的申公豹性格也参考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酒仙”刘伶,“申公豹的处世价值跟刘伶很像,因为在乱世中不得志,所以用一种放诞不羁的态度来逃避现实。”

赵霁告诉记者,在制作技术上,《新神榜:杨戬》相比《白蛇:缘起》和《新神榜:哪吒》,要高了一两个层级,“可以说,短短几年,我们在动画制作技术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作者:王金跃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