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直播、星空研学、星空主题乐园……随着对天文关注度的普遍提升,与星空相关的消费场景也日益丰富,从小众“追星”到大众观星,星空背后的潜力初现。
在上海,尽管观星的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影响依然存在,但星空IP依然韧性十足,“星空+”模式在与新业态、新技术的磨合中逐步找到了新的空间与机会。
一个夜晚,三重夜空
8月13日21点,崇明长兴岛的前小桔创意农场内静谧宜人,只有低声的虫鸣与树叶的婆娑声。农场书院外草地开阔,数十个孩子与家长正安静地躺在一条毯子上,轻闭双眼。

随着舒缓柔和的音乐响起,这场英仙座流星雨观测的“星空冥想”环节开启,通过让双眼适应黑暗,达到肉眼观测的最佳状态。
同一时间,外滩灯火闪耀,热闹非凡。
21点12分,一轮明月正从环球金融中心正中间穿过,即将形成“环金穿月”的奇观。星空摄影师华佳骏在21点左右到达外滩时,整个街面人潮涌动,现场已找不到地方放拍摄设备,他也只能举起手机拍下一张照片。

此时的网络直播间,“星空君说宇宙”的镜头正伫立在崇明东滩,向全国网友直播英仙座流星雨,直播间内热火朝天,不少网友通过弹幕进行许愿。“考研上岸”“2022一切顺利”“家人平安”等许愿弹幕一行行飘过。
95后白领悠悠也在观看这场网络直播。她还特意发弹幕询问:“如果自己9月想看流星雨,可以去哪里?”
同一个夜晚,打开星空的方式却十分不同。
此刻的长兴岛上,70后的李先生正仰头望天。2015年,他和爱人去过一次宁夏腾格里沙漠看星星,之后就成了“星空”的忠实粉丝。
7年后,他选择带着孩子来到长兴岛,参与一次短期的星空体验。“这好像是人的天性,星空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然的吸引力,希望这样的机会还能更多一点。”

而家住北外滩的悠悠从小在城市长大,以前从未见过银河。看着直播中的画面,她时常忍不住怀疑:“这样的星空是真实存在的吗?”
悠悠不止一次想当“追星”人,她去过不少星空主题展,“技术手段营造出的星空很美,也让我更想去看看真实的星空。”她说。
“我看很多UP主都是开车自驾,观星点都很难找,他们的观星设备也齐全。”而悠悠并不知道,就在距离上海市区约两小时车程的崇明长兴岛就有一次实地观测流星的机会。
“在城市,看星空的机会很难得。”星空导师张骞曾是上海交通大学天文社社长,他告诉记者,进入8月中旬后,地球正在缓慢经过散落在其轨道上的一个尘埃带。而地球每年都会与这些碎片相遇,随之而来的是相对容易观测的流星雨。
这次,在农场举办星空体验课算是个新尝试。“开放报名之后,很快名额就满了。”星空活动的运营负责人格雷斯告诉记者,把星空体验浓缩到一次2小时的课程中,难度很大,“因为了解星空最重要的还是体验。”

“流星雨的概念、成因、观测技巧,这些都可以在课堂学到。彗星制作也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只有星空观测、月亮观测是室内场景完成不了的。”格雷斯告诉记者,崇明的光污染等级为五级,虽然与阿里等地的一级比不了,但条件已经算好的了。
这几年,华东地区的观星需求相当旺盛。携程发布的《2019天文旅行报告》中的数据显示,上海在全国热衷天文旅行的城市中排名第一,浙江省和江苏省也均排在前列。
然而,大众观星与小众“追星”有着很大的区别。“对于专业的星空爱好者或者摄影师来说,可能一片滩涂、一个山顶就足够了,可消费者想要的还有住宿、饮食、娱乐等配套。”格雷斯说,面向大众的产品则需要在极致的星空体验与舒适的消费环境之间找一个平衡。
在格雷斯看来,“观星”是个考验系统性的文旅项目,光照强度、周边建筑高度、树木的遮挡等诸多因素都需要被充分考虑。“不过,最近已有越来越多的场地开始选择靠近星空,包括露营营地、房车营地和一些酒店。”
线上星空,价值几何
时间拨回到一个月前,上海的星空摄影师华佳骏正接受B站的邀请,在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基地观看火箭发射。
在B站,华佳骏还有另一个身份——“星空君说宇宙”的主要运营者,账号粉丝数超过32.4万。
从2020年开始,“星空君”对星空及重要天象的直播就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开着“星空君”的慢直播学习、工作或入睡,已经成为不少年轻人的习惯。
今年大三的网友可可耐告诉记者:“我曾一边备考一边找工作,压力其实挺大的,失眠的时候会开着星空君的直播,有时候会不自觉地走到窗台上看看夜空。”
“城市里很少能看到那么多明亮的星星,所以习惯夜里开着直播。”网友豆奶很怀念小时候在乡下看星星的感觉,她经常一边处理工作,一边放着直播。
疫情之前,华佳骏所在的“仰望星空”曾是国内星空主题游的头部品牌,而疫情之后,他们正尝试将线下星空内容向线上转化。
线上星空课就是探索之一。在面向市场的三款课程中,《电影背后的宇宙奥秘》最贵,售价149元,以《流浪地球》《火星救援》等大片作为切入点来展开对宇宙的观察和探讨。而课程《游乐园里的星空秘密》主打10分钟碎片化学习,但市场反响不如预期。
反倒是“没怎么管”的“星空君说宇宙”火了。

华佳骏告诉记者,平台上专业的星空博主并不多,能持续做星空内容的更少。“旅行博主或者科技博主的身份可能会更有吸引力,在商业转化上也更有优势。但慢直播可以更好地打造品牌,持续吸引有潜力的消费群体。”
直播的火热给了“仰望星空”坚持下去的动力,团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合适的直播点,并对直播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们在宁夏有一个常设的直播点位,但由于常年无人值守,直播设备需要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接下来,“星空君”将另一个直播目的地选在浙江舟山的花鸟岛。届时,“驻岛星空师”这个新身份也将亮相,陪伴式观星体验也将完成线上化。
“数字化星空的发展,或许也能成为倒逼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的契机。”华佳骏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开发一款商业化数字天文台,能让人们在手机上操作观星点的天文望远镜,对星空进行个性化观测。而这些对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传输的公司均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其实,“星空君”的大受欢迎并非偶然。疫情出现后的几年里,星空话题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的热度持续攀升,线上的星空内容爆款频出。
2021年,央视新闻转播的“英仙座流星雨”仅在微博平台上就获得了近1亿的浏览量。去年7月,视频博主“期末77”一条在西藏看星空的视频,获得了超过400万的播放量。
在小红书,星空的场景化特质更为明显,星空往往成为露营、烧烤、户外运动的背景,“种草+打卡”的模式则完成了从引流到消费再到反馈的闭环。
今年4月,“期末77”开启新的星空拍摄挑战时,他选择的第一个目的地在南汇嘴观海公园,理由就是“在小红书上看到这里很出片”。
上海网友麦驼也曾因在小红书看到几张星空房车营地的照片,就立即下了单。随后,她拍摄的一张夜空、枕头与书的照片被传到社交平台,引起更多人的兴趣。
除了星空房车,线上的星空场景有着更多玩法。在抖音上,一种全透明的“星空房”就很受欢迎,相关浏览量超3000万。

区别于市面上普通的透明泡泡屋,这种360度全景透明星空房的主体材质透光率高达90%,不仅可以防紫外线,而且透明度、强度和耐受度都很高,能让游客在一个独立且安全的空间内仰望星空。
在视频画面中,富有科技感和金属感的“星空房”与蓝天碧草之间形成强烈对比,单个视频的浏览量都不低。
上海宽睿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生产“星空房”的企业之一,负责人刘亚勋告诉记者,“星空房”的线上爆火,反过来带动不少地区以星空露营地、星空民宿等产品对星空内容的开发。
以宽睿实业产的“星空房”为例,由于线下需求旺盛,从2018年推出至今,已经研发至第四代,最近还新增了外观的LED控制和室内的智能控制系统,“这些在上海生产的星空房,最远已经出现在了新疆昌吉吉木萨尔县。”
近几年,受城市对星空需求大增的影响,“星空房”的订单由远及近增加,客户从新疆、青海变成了上海宝山森林公园、北外滩和浦东滨江公园。

“目前,星空房在上海的市场反响很好,落地场景也非常多元,从公园营地、乡村民宿、商场天台到特色饭店等处都有铺展。”依靠极高的出片率,它在各类消费场景都能自带流量。
有了这样的线上“星空”,内容平台企业与实体产业、存量经济之间的互动也变得更加频繁。
扎根本土,向内而生
“航天是通向星空的道路。”
8月8日,在闵行区元江路上海航天科普研学基地内,研学导师们正带领着十几个孩子进行太空种子的培育,这是她们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
“今年夏天,航天研学3日营一推出就满员了。”上海航天科普研学基地的研学板块负责人告诉记者,2019年以来,随着大众对星空和宇宙好奇度的提升,天文研学供不应求。
“基地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联系紧密,我们的授课老师都是来自航天领域的一线专家和设计师,许多可公开的创新研究成果很快就能转化成我们课程中的一部分。”研学板块负责人说,专业度是许多家长愿意选择他们的重要原因。

对孩子们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是亲身走入上海航天一线,看到真正的“国之重器”。
资深文旅工作者柯静认为,从星空+研学的角度来说,航天领域的专业性极强,并不是所有的文旅机构都能做。而上海的专业机构和产业机构均十分丰富,专业人才也多,具有更强的优势。
当然,研学市场的逐渐成熟也为基地的科普传播方式带来了许多转变。
“原本,基地的卫星课程只有一套,现在为了适配于不同年龄的课程对象,我们将卫星课程分为低、中、高三阶。”课程开发主管说,目前,年龄层较低的小朋友以组装完成卫星为主,中阶课程可以利用卫星做实验,高阶课程则包含“模块化编程”。
“孩子们用的这些太空种子来自中国航天的育种基地,经过4代以上的培育和观察,已经是很成熟的种子产品了,不仅在网络上卖得很好,连我家楼下的盒马也引进了。”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他们还想在文创领域发力,将课程研发与文创研发结合。
如果说专业化是星空IP的其中一条路,那么集聚化则是另一条。
8月13日傍晚,走在浦东临港的星空之境海绵公园的游客并不多。
河流一岸,“观天之丘”的观星小屋中,刘女士正在休息。她告诉记者,她的儿子非常喜欢看星星,所以今天特意开车过来“考察”一下,“这里离上海天文馆很近,环境好,设计巧妙,与星空相关的知识也很丰富。”

但刘女士也有顾虑:“如果真的留下来观星,则势必晚上要住在临港,在附近吃饭似乎没什么着落,除了学知识,能够玩耍的项目也不多。”
此时,河流另一岸,一幢建筑的施工工作正在收尾。一个月后,这里将成为星际大冒险和星际餐厅的所在地。
星际大冒险是国内首个星际主题互动沉浸式体验项目,将通过AR、VR、裸眼3D、全息影像、动感5D等方式,给游客们带来互动沉浸式星空游玩体验。
运营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的故事线曲折离奇,整个冒险过程则分为星际探险、时光迷眩、异星探奇、星际解密、异星森林5个部分,将大众喜爱的探险、科幻、热血元素都集齐了。
冒险区域之外,这里还将配套建设星际餐厅和星空文创商店,将利用声、光、影全方位打造沉浸式的用餐和购物体验。
上海麦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9月20日星际大冒险将正式迎客。未来,星际大冒险还将与上海天文馆、星空之境·海绵公园进行星空内容的联动。
届时,刘女士的顾虑也将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