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西班牙“千年一遇”干旱致水库干涸,“沉睡”水底的“巨石阵”重见天日
上观新闻2022-08-19 19:11:00

今年夏天,西班牙经历多轮热浪,引发严重干旱。但在给农业带来重创的同时,这场干旱也带来意外收获。在西班牙西部的卡塞雷斯省,严重干旱令一座水库干涸,一座“沉睡”于水底的“巨石阵”重见天日,人们得以一睹真容。

重见天日

今年夏天,西班牙遭遇多轮热浪,部分地区经历“千年一遇”的干旱。在卡塞雷斯省的巴尔德卡尼亚斯水库,水位已降至整个水库容量的28%。

但在给农业带来重创的同时,这场干旱也带来意外收获。在巴尔德卡尼亚斯水库的一个角落里,一座“沉睡”于水底的“巨石阵”重见天日,人们得以一睹真容。

据悉,这座“巨石阵”名为“瓜达法尔石阵”(Dolmen of Guadalperal),俗称“西班牙巨石阵”,也被当地民众称为“宝藏”。

在结构上,这座“巨石阵”由大约140块大小和形状参差不齐的石块组成,有的大约2米高,围绕一个中心呈椭圆形排列。

根据《新世界百科全书》的说法,这类石阵指的是一块块垂直排列的巨石,通常支撑着顶部一块扁平的巨石,在欧洲较为多见。

不过,关于这类石阵由谁建造,如何建造,有何用途等问题的答案仍是个谜。由于有些石阵附近被发现了人类遗骸,因而有猜测称其被用来当作坟墓。

卡塞雷斯省历史遗迹保护协会成员安吉尔·卡斯塔诺(Angel Castaño)推测称,鉴于其地理位置,“西班牙巨石阵”似乎具有宗教和经济含义,“可谓一个交汇中心。”

这些石块上的雕刻工艺还可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有观点认为,石块上的蜿蜒图像描绘的是地图上的河流,也有观点认为描绘的是蛇的形象。

在历史上,这座“巨石阵”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可能是最古老的人类建筑之一。1926年,德国考古学家乌戈·奥伯迈尔(Hugo Obermaier)发现了这个地方。但西班牙在20世纪兴建了1200座水坝,形成大型水坝系统为农场和城镇供水,这座“巨石阵”在1963年被淹没。

据悉,这座“巨石阵”此后仅4次露面,上一次是在2019年欧洲经历干旱时,这座“巨石阵”的整体结构首次浮现,向世人展示阔别50余年的壮观景象。

喜忧参半

眼下,这座“巨石阵”重见天日令考古学家们感到高兴。

“这是一个惊喜,这是一个接触它的难得机会。”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的考古学家恩里克·塞迪洛(Enrique Cedillo)形容说。目前,塞迪洛等专家正赶在这座“巨石阵”再次被淹没前的“窗口期”对其加紧研究。

当地旅游业也对这座“巨石阵”的现身感到高兴。在当地拥有一家小型游船公司的鲁本·阿根塔斯(Ruben Argentas)正忙得不亦乐乎。他告诉路透社,“巨石阵”的出现意味着“旅游开始了”。

也有观点认为,出于保护这座“巨石阵”的目的,应该趁早将其转移,以便妥善保存。早在2019年,当地历史遗迹保护协会就曾在网上发起一项请愿,呼吁官方将这座“巨石阵”从水库中转移到博物馆或其他陆地上的地方。

请愿书写道:“这是一座极具价值的巨石阵,”谁知道它下一次露面会是在什么时候?

请愿书还指出,这座“巨石阵”正在出现被侵蚀的迹象,例如有的石块出现洞孔和裂缝。如果情况持续恶化,今后可能无法将其妥善转移。

截至目前,这项请愿已获得超过4.5万个签名。不过,为了在不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将这座“巨石阵”转移,需要制定周密计划。

对当地农民来说,这座“巨石阵”的出现也让他们高兴不起来。“从春天开始雨水就不够……牲口没有水喝,我们必须把水运进来。”当地农民说,此外还有农作物遭到严重破坏。

微妙的是,随着气候变化持续,极端天气既给这座“巨石阵”带来“窗口期”,也对农业造成破坏。《自然-地球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气候变化正使西班牙所在的伊比利亚半岛处于120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时期,预计冬季降雨将进一步减少。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选稿:郑闻文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