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读书 | 卫建民:我读《怀念池必卿》
文汇2022-08-15 14:53:16

已故的吴象同志在1980年发表过一篇重要文章,标题是“阳关道与独木桥——试谈包产到户的由来、利弊、性质和前景”。文章开头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话不知始于何时、出之何典。如果明明放着阳关道不走,偏要去走独木桥,那当然很不足取;如果情况不是这样,那说这话的人,倒颇有点实事求是的精神,因为他不盲目追随别人,而敢于从当地实际出发,去闯自己的路。”吴老引用的这句话,是我国的格言,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语境里,这句著名的格言指代不同的事物。了解我国农村改革的人都知道,这句格言代表党的三中全会前后、上上下下对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态度。那么,这句话从何而来?

读杜润生口述自传,我找到了这句话的出处。原来,这句话是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池必卿说的,是在1980年中央召开的省市第一书记会议上,黑龙江省委书记杨易辰反对包产到户,要继续坚持走集体化道路,坐在杨书记旁的池必卿笑着说:“老杨,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黑龙江、贵州两省省情不同,杨书记当时坚持的未必就错,但池必卿要走的,却是一条有政治风险的独木桥。

吴老疑问的出处,我搞清楚了。从他人回忆池必卿的文章,我知道池是山西平定人,就从网上搜集与他有关的书籍——我是向来留心搜集乡邦文献的。

池必卿在中学时期就参加抗日救国的伟大事业,先后加入牺盟会、抗敌救亡先锋队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8岁时,他就当上县委书记,在河北的井陉、赞黄一带从事革命工作。退休以后,他的老下属带他到石家庄,他不去看风景,专程去烈士陵园,仔细观看碑文上烈士的名字,神情肃穆。池必卿逝世后的遗体告别仪式上,播放的不是惯用的哀乐,而是悲壮的抗日名曲《我们在太行山上》。这一代前辈的青春,是在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度过的,这首曾经感动一个时代、伴随他们的壮丽岁月的名曲,是一个革命者的安魂曲。

《怀念池必卿》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0多年前,有好几本影响全国的书籍,就是这家出版社出版的。我有好几种曾纳入国家出版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也是这家出版社的出品。对书,我识货,是内行,我看重贵州出版业的出品。池必卿主黔时,大胆提拔,重用人才,是在全国干部队伍中知名的。贵州的出版系统,一定是得人,才有不俗的表现。我曾了解过出版社几位主要负责人的出身,知道他们在贵州真正是人尽其才,贤者得位。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说服其他老同志将三四十岁的知识化、年轻化的干部提拔到厅级岗位,他在会上大声说:“30多岁还嫌年纪太轻,我看有点忘本!就说我自己吧,18岁当县委书记,28岁当地委书记,38岁当省委书记处书记,48岁当大区书记处书记,为什么我们的领导没嫌我们年轻?”出版业,在一个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并不是重要行业,但有年轻有为的人才进入,就作出了令全国瞩目的成绩。

《怀念池必卿》一书里,许多他的同僚、下级谈到他们的池书记,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都谈到他的政治品质。池必卿几次对下级和《贵州日报》的负责人说到,贵州“三年之内不要提形势大好”。他心中有数,熟悉经济数据的内在关系。有一次省报一篇报道的数字混乱,且有浮夸,他找报社领导是问。胡耀邦来黔视察,他代表省委,反复说明贵州还落后,希望得到中央的支持。有一个省党代会的报告,起草组的同志写了两万字,他亲自修改、压缩,一篇大报告只剩5000字。党风、文风、作风,清风拂面,在池主黔时有整体的改善提升。有一篇文章说,省里有一份送中央的万字报告,池压缩、精炼到1500字,要反映的情况更清晰。池肠胃有病,为了照顾他的生活,曾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区委副书记的夫人辞去工作专门给他做饭。他幽默地对同事说:“我的伙食简单,但我的厨师级别高。”他一生吃素,生活简朴,下乡调研轻车简从,不要记者拍照拍电视。长期如此,他的伙食太简单,跟随他的年轻人有点受不了;他善解人意,说,我们分开吃吧。退休后回到北京,他住的地方与康克清为邻,康家院里有一种品质优良的桃树,每年桃子熟了,会送他们这些老同志尝尝。他请贵州派一个园艺师来,在康家剪了十几个枝拿回贵州嫁接,这种名“燕红”的桃子,就在贵州开花结果了。

王朝文在回忆他当年的“班长”时说,1979年底,池必卿找了几位书记讨论包产到户的事,有同志提出是否向中央报告一下,池必卿说:“要干就不要汇报,我看,如果汇报,也没有人批准。省委干省委承担责任。搞错了,我负责。”

池必卿逝世后,他的骨灰安放在山西平定的长城脚下,在苍松翠柏的怀抱里。

>>作者简介:

卫建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编审,著有散文随笔集《寻找丹枫阁》《陈谷集》等。

作者:卫建民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作者:卫建民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