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贵胄学堂》再度上演 以黑色幽默演绎一群年轻人“最后的狂欢”
东方网2022-08-12 11:09:31

东方网8月12日消息:一座近代折衷主义风格的建筑,一左一右两尊醒目的石狮子,瞬间把观众带到鲜为人知的清末“贵胄学堂”,贵胄学生们陆续登场,一场属于这些年轻人的“最后的狂欢”即将开启……

昨晚,话剧《贵胄学堂》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该剧为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人文之光演出季剧目。

《贵胄学堂》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首轮演出于2019年,讲述了清朝末年,清政府效仿日本明治维新,设立“贵胄学堂”,将满人青年贵族们选派入学,让他们学习西方科技及现代“新学”。以仁祥(刘炫锐 饰)、秋琦(王梓 饰)和景澜(陈山 饰)为代表的青年贵族们对学习毫无兴趣,整日无法无天、寻欢作乐,于吹拉弹唱、吃喝玩乐烂熟于心、浸润于行。他们把学堂当成放浪之地,对美国留学归来的教习林熙彦(刘鹏 饰)反感作弄。林熙彦秉持个性解放、平等自由的观念,与这群贵胄学生们鸡同鸭讲,但又无可奈何。他又因倡导“新学”而遭到总理兼总教习裕王爷(王也农 饰)为首的守旧派抵触。林熙彦夹在二者之间苦不堪言。愚昧与文明,守旧与创新,禁锢与开放的思想在贵胄学堂里强烈冲撞。然而,时日稍长,贵胄学生们与林熙彦之间似乎渐渐找到了某种属于年轻人的共性。与此同时,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贵胄学堂》是一出充满怪诞色彩的黑色喜剧,是悲剧的内容以喜剧的方式来演绎。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形体夸张幽默,加以面具、戏曲元素的巧妙运用,让整出戏极具风格感。贯穿全剧的原创音乐皆由青年作曲家石一岑创作,融入RAP(说唱)曲风,使得编剧笔下的词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为全剧增添了现代感。服化设计董桂颖在传统清朝服饰基础上融入大胆创新设计,造型既符合人物身份,又显得夸张有趣,使得剧中人物造型感更强。

《贵胄学堂》是编剧黄维若创作的清朝末年系列话剧之一,之前由其创作的另一部黑色喜剧《秀才与刽子手》已成为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保留剧目。关于这部作品的创作动机,黄维若曾表示,清朝最后几年是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国家、社会、民族和个人的危机交织在一起,人们被卷入时代急流中。所有的人,都处于危机与希望、蜕变与守旧、奋起与消沉的惨烈情境当中。其内心的痛苦与裂变,其人生的沉沦与悲惨,其生活的破产与重构,都是上佳的戏剧创作材料。

该剧将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上演至8月21日。

作者:王永娟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