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Billboard官宣入华 百年“公告牌”靠什么立起来
北京商报2022-08-10 11:32:23

“今天,Billboard正式进入中国运营! ”8月9日,一条来自Billboard_official 的微博发布,标志着百年历史的Billboard正式官宣进入中国运营。随后,伴随张靓颖、萧敬腾、王嘉尔等国内知名音乐人为其助力的视频接连释出,“Billboard正式官宣进入中国运营”的话题也一度冲上热搜。事实上,Billboard此次入华并非首次尝试,早在数年以前便开始展露出对中国市场的青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国内用户消费、欣赏习惯的不断迭变,深谙海外运营之道的Billboard,能否抓住中国用户的“胃”?全球最火音乐榜单的吸金模式在中国又能否继续成功?

图片来源:官方微博

谋划多年终于落地

早在7月便已开通的Billboard_official微博账号,今天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上午10点,该账号发布微博,正式官宣Billboard进入中国运营。此微博一发,同时伴随着张靓颖、萧敬腾、王嘉尔等国内知名音乐人为其助力的视频接连释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榜。截至发稿,该账号粉丝量已超5万。

公开资料显示,1894年,Billboard最初诞生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的一个小酒馆中。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与积淀,曾经的单曲排行榜早已成为美国乃至欧美流行乐坛最具权威的一份单曲排行榜。

事实上,Billboard对于中国市场的野心早有端倪。

据公开报道,2015年,Billboard和MV在线分享平台音悦台达成合作关系;2016年,Billboard曾在其美国官网上宣布正式进军中国;2016年Billboard中国官网上线。而就在此次正式官宣进入中国市场之前,Billboard旗下衍生品牌Billboard Live也在近日宣布落地上海。

入华后Billboard要做什么

官方微博给出了这样的说法:“在这里,你将掌握Billboard标志性权威榜单、了解最前沿的国际音乐动态、聆听专业个性的私藏音乐推荐、收获赏心悦目的音乐体验!我们将陆续推出更多本地化内容,为华语乐迷与中国音乐人呈现更多精彩。”

“无疑,Billboard最具竞争力的还是榜单业务。而此次正式进军国内市场,亮出自己的优势业务既在情理之中,也是明智之举。”OST传媒音乐事业部总经理王毅进一步解释道,“从榜单业务来看,现阶段国内多数音乐平台的反馈渠道较单一,Billboard的优势在于多维度的评判标准,既基于各平台流量、电台媒体的权威度,也从唱片工业水准做综合考量,随着Billboard的入局,国内音乐市场将迎来更多元的数据反馈平台。”

然而,靠榜单起家的Billboard凭借着在音乐市场多年的打拼,它的野心肯定不会止于一个小小的排行榜。

据悉,除榜单和音乐资讯外,Billboard还将寻求与中国的本地行业伙伴合作,为中国音乐爱好者量身打造一系列重磅内容,将全球流行音乐内容带给中国观众,同时将中国艺术家和音乐在全球进行传播推广。Billboard总裁迈克·范针同时表示,“我们期待为中国音乐人创造一个平台,将他们独特的音乐与艺术创意带给全世界的乐迷。今天为Billboard拉开了新的一幕,我们希望挖掘更多的潜力新人,共同打造更前沿的流行音乐文化”。

针对未来规划相关细节及具体落地项目,北京商报记者第一时间向Billboard方面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有回复。

“蛋糕”虽大吃到也难

1894年诞生至今,在过往的128年时间里,Billboard的生意经从未离开过“音乐”二字。从最初左手榜单、右手杂志的盈利模式,到如今基于榜单、杂志,同时开拓付费信息发布音乐节、演唱会市场,不断伸出的触角都已成为Billboard的盈利点。

尽管名声在外且拥有百年经验,但真正进入中国市场后,要想分食到红利并非易事。公开资料显示,此前,欧美音乐市场知名杂志《Rolling Stone》和《Q》都曾尝试加入中国市场,提供音乐服务,但皆因没有合适的合作伙伴而离场。其中《Rolling Stone》的中文版创刊号还邀请了崔健、周杰伦等知名歌手并做专访,但除此之外的内容仍以西方流行音乐为主,仅出版一期就被叫停。

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音乐传播介质的演变,如今国内音乐用户对榜单的依赖心理逐渐降低,而必须与业务运营配套的艺人资源能向“舶来品”倾斜多少也是未知。“现实是,国内的音乐服务市场趋于拥挤,各大音乐平台也在多年的打拼中摸索到了相应的运营模式,积累了成规模的基础用户和较稳定的合作伙伴。”乐评人周林如是说。

“首先,近些年来粉丝经济为音乐作品带来流量的同时,也在冲击音乐榜单的公允性。此前也有粉丝登陆海外平台为偶像刷榜做数据的情况出现,Billboard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如何继续保持数据的客观性,仍需要再做探索。”王毅指出:“从用户习惯来看,国内用户更多以单曲形式接触音乐,但也有部分用户会基于粉丝效应去接触整张专辑。而欧美用户更习惯于通过专辑接触音乐,如果Billboard的专辑榜单能在国内用户的心中埋下专辑概念,将为国内音乐人的作品发行带来新的机遇。”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韩昕媛

作者:郑蕊 韩昕媛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