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的人注意安全,稳定踏频,保持节奏!”
夕阳下,崇明岛最东边,一个名叫“瀛东”的村子里,一行数人正骑行在东滩大道上。一个肤色黝黑、身体强壮的小伙子一边骑车在整个车队前后游走,一边给队伍中的人鼓劲,让车与车之间保持距离,又不至于散得太开。
这场骑行活动持续了一个多小时,行程30公里,全程有专门的自行车骑行道。队员们锻炼身体之余,还能在江边晚风中看到灯塔、长江大桥、游船、蓝天和白云,饱览渔舟唱晚的美景,在终点处等待他们的则是一场酣畅的户外烧烤。小伙名叫杨添鸣,带企业团队做骑行团建是他和瀛东村合作的项目,也是这几年他认真投入的事业:将体育与旅游结合,通过运动消费刺激旅游经济。
“崇明不仅是‘好看’的,也是‘好玩’的。我是个爱玩、会玩的人,希望能把自己的玩乐经验带给更多市民游客,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崇明。”杨添鸣说。

爱玩之人放弃“铁饭碗”选择创业
杨添鸣告诉记者,他是一名“体育旅游规划师”。这个名字基本可以概括他的人生轨迹:自小和体育结缘,偶然爱上了旅游,玩出了名堂,开始设计路线、带着别人去旅游。
1987年出生的杨添鸣是崇明竖新镇人,自小在崇明区少体校练篮球。初三那年,他被山西太原一位教练看中,开始转行练自行车,半年之后就进了上海市自行车队。2003年,杨添鸣到崇明中学读书,高中毕业后去了上海体育学院读社会体育专业,2010年大学毕业。
大学期间,杨添鸣参加了一个户外社团,当时就被迷住。“一队人一起去山里徒步、在小溪边露营,听着森林里的虫鸣鸟叫起床,这种感觉令人沉醉。户外运动是‘以天为盖地为庐’的,人在天地间特别渺小,人的得失心会变弱,心情十分放松。”自此,杨添鸣爱上了将体育和旅游完美结合起来的户外运动。

临近大学毕业时,他和几个同学一起注册了一个户外运动工作室,开始尝试以组织者的身份带领大学生开展户外运动。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他积累了后来在体育旅游领域创业的相关经验:怎么为游客购买保险,怎么科学规划路线,怎么根据路线选择相应装备,怎么在出行前做好队员培训……“这是一举多得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自己能学习不少知识,还能积累经验,能培养自己的口才和带队能力,最重要的是——能出去玩!”杨添鸣笑着告诉记者。
大学毕业后,杨添鸣去华师大附属杨行中学当了8年体育老师。不过,他在户外运动圈、团建圈的人脉和资源却没有断,反而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时常有团队托他介绍场地、联系培训师等,偶尔在业余时间,杨添鸣也会自己带队。“后来业务越来越繁忙,我平时要工作,周末两天也基本排满,于是我知道必须做一个选择了。”
2018年,在有始有终地带满两届初中生后,他选择放弃稳定的“铁饭碗”开始创业,全身心投入“体育旅游规划师”的人生新赛道中。


提供真正“好玩”的项目
瀛东村,顾名思义是“瀛洲之东”,崇明自古就有“东海瀛洲”的美名,瀛东村是崇明最早迎来旭日东升的村庄。在这个能看到数公里外上海长江大桥的村子里,杨添鸣开始了他的新事业。
“个人事业和地区发展、时代趋势应该是同向而行的。选择瀛东村创业,一方面当然是因为故乡情结,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切实看到了家乡这些年的神奇变化。”杨添鸣告诉记者,近年来,崇明民宿产业蓬勃发展,精品民宿早已摆脱“农家乐”的标签;因花博会而推广的花村、花路、花宅建设,让不少寻常农宅也成了漂亮的微型花园;疫情产生的影响,更是让“崇明游”成为越来越多上海市民乃至长三角人的首选。“在这些趋势里,我看到了机会。”
开公司伊始,杨添鸣的事业更像是信息和方案提供商: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提供户外团建旅游方案,具体实施则由其他场地提供商完成。在看到崇明体育旅游的商机后,他不再犹豫,开始和瀛东村洽谈商业合作,最终在瀛东村东湖建立了皮划艇基地。“村里负责基础建设,我就在水面、草地、路面上叠加体育旅游项目和相关活动设施,让市民游客有别样的旅游体验。”目前,杨添鸣已在瀛东村千亩营地开展了皮划艇、桨板、自行车、扎筏泅渡等体育旅游项目,还能提供烧烤、农产品采摘、篝火晚会、民俗体验等项目。

疫情以来,旅游业受影响较大,沪上不少团建公司、旅游公司都已做不下去,但杨添鸣的事业却越来越红火。他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如今游客不会再满足于简单的景点游玩,更希望能参与一些融入当地特色的项目。而他所提供的体育旅游项目,是真正“好玩”的项目。
杨添鸣爱玩。他喜欢琢磨骑车,喜欢开摩托,喜欢亲自装配一辆自行车、组装一个篮球架。“什么好玩、什么不好玩,我是有敏锐直觉的;公司提供的每个体育旅游项目,我都亲自玩过,确保是‘好玩’的,才会提供给客户。”他告诉记者,这里门道很多:亲子团队、初中毕业旅行团队、公司团建团队,骑车分别要多久才能让人觉得“好玩”?哪些团队会喜欢桨板、皮划艇这种水上运动?动的项目和静的体验,欢乐和感动的穿插,怎么有机结合才能让人产生惊喜感?……
不久前,杨添鸣刚承接了一个幼儿园毕业旅行团。他根据小朋友们的情况,推荐了整个毕业旅行中的亮点项目:水枪大战。“孩子们体力弱,不能安排大量的运动项目,但他们也有证明自己运动能力的需求,于是我们专辟了一块水面给他们玩水枪大战,还贴心地在水面上放了不少泡泡机。我跟孩子们说,附近森林里的一群群白鹭就是他们‘水枪大战’的观众,孩子们特别兴奋,玩得乐不思蜀,纷纷表示要给我们这些组织人员‘加鸡腿’。”

以“故事”为媒打响崇明品牌
在创业过程中,杨添鸣也发掘了崇明生态更多的价值。“崇明是美的,夕阳在湖面落下,洒下万点金光;群鸟从森林中飞出,叫声和翅膀扑腾声之大,远超你的想象。在这些质朴美、原始美之上,我们会再叠加健康美、运动美,让人和人在大自然中相处,让每一个团队成员在全身心的放松游玩中彼此更‘心连心’。崇明的好玩,不应只停留在吃得不错、住得不错上,而要让人和人、人和自然之间产生更多连接。”
在采访杨添鸣时,从他口中蹦出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是“故事”。他认为,无论是毕业旅行、少儿探险、公司旅游乃至集体相亲,团建活动的核心本质是一样的:让人和人、人和地方之间产生“故事”,这些“故事”是未来“触景生情”的基础,是打响地区旅游品牌的关键。营造“故事感”,通过精心设计或是不经意的小细节触发形形色色的“故事”,是团建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
“打个比方,很多昔日的知青会怀念垦荒岁月,互相之间会保持长达几十年的联系。这绝不是因为知青岁月的环境舒适、景色优美、饭菜可口,而是因为那是一段绝无可能被替代的‘故事’。”杨添鸣告诉记者,在美景里经历“故事”,有助于加深市民游客的印象,丰富他们的旅游体验。

他在各种细节中植入带有崇明元素的“故事”,这首先体现在他的公司名称里。杨添鸣如今是多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其中一家名叫“着砾”。看似没特殊意义,但崇明人看了都会会心一笑:“着砾”在崇明话中是“厉害,优秀”的意思。
他给记者讲了几个“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家里条件非常好,也去过全世界不少风景秀丽的地方。一次他和其他朋友到崇明来玩,本来没啥亮点,但在一次露营时他将一盒寿司送给了扛着锄头路过的村民老爷爷。老爷爷连声道谢,快步回家,一刻钟后竟然提了两盒鸡蛋回来了,说他和老伴从未吃过寿司,感到很好吃,硬要送两盒土鸡蛋给我这位朋友表示感谢。如今他逢人便讲,崇明民风淳朴,那两盒鸡蛋是真的好吃!”
“一次,上海某单位组织员工到崇明来开展交友活动。常规的吃喝、赏景、游玩其实都是浮光掠影的,很难让人和人之间有深入交流,于是我们别出心裁设计了一个‘劳动赚工分’活动。我是‘村长’,安排这些平时天天坐办公室的员工在户外搭灶、生火、做饭,安排他们去采菜、捕鱼,所有的食材都要用活动中赚来的‘工分’购买,大家玩得特别开心。那次活动一共有100对年轻男女,活动结束后现场牵手了20多对。我想,在他们今后的相处中,崇明瀛东村一定是个甜蜜、难忘、有故事的地方。”


目前,杨添鸣的团队在崇明三岛都有定点合作景区,设立了专门的骑行点,所有自行车也都经过改良,更适合游客骑行。“未来,我希望拓展更多体育旅游项目,打造形式更丰富多彩、娱乐性更强的体育旅游活动,也希望和崇明旅游业其他从业者一起,让这个小岛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