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农历七月,青浦这些习俗你了解吗?
绿色青浦2022-08-04 17:59:19

今天,正值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也被称作为“七夕”。经过历史演变和时代变迁,“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如今已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也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农历七月初七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代表性,那在这一天我们青浦人都会干些什么呢?以及在农历七月青浦还有哪些习俗呢?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农历七月初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丢巧针

在青浦地区,农历七月初七的中午有丢巧针的习俗。丢巧针是将针投入太阳下的水盆,看水底针影,有花卉、鸟兽、鞋履、刀剪等形状者,称乞得巧。乡间还有以红绿丝线穿针的赛巧活动。当天晚上还会供瓜果,合家团聚,吃巧果(一种以面粉制成的油氽食品),称“乞巧会”。

▲朱家角镇在七夕举办的“穿针乞巧”活动

“乞巧会”现在基本已经淡出我们的生活,但是农历七月初七另一习俗则流传至今——吃童子鸡。童子鸡,当年从小鸡苗开始饲养起来的新鸡,雄鸡还未开始打鸣,雌鸡还未开始生蛋的鸡。农历七月初七当天一早就会有长辈捉来童子鸡,杀鸡洗净之后,炖汤给孩子来吃。炖汤的童子鸡肉质鲜嫩,汤水肥而不腻,很补身体,尤其是对于孩子。

吃童子鸡的习俗有一说法,相传牛郎星、织女星,双星相会,若无公鸡报晓,牛郎织女便能长相厮守,为了让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遂有了吃公鸡这一奇特的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称兰盆节,因七月望日(七月半)为中元,故名。佛教有以百种供物奉三宝(三宝指佛教中的佛、法、僧),行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意解倒悬。在青浦的金泽地区还有盂兰胜会一说,上世纪尤为盛行。

七月望日多为祭祀日(俗称过时节)。青浦地区在这一天大多都有在家祭祀祖先的习惯,可以说在解放前家家如此,即使是当时的穷苦人家也会备淡饭、薄菜、水酒,拜祭一番。有些地方还会邀请亲友相聚,吃“七月半”,但此习俗解放后逐渐废止。

在青西一些地区会在七月十五前七天过时节,祭祀祖先和亲人。如祭祀新亡人,谓之过新七月半(家中凡有新故亲人,逢第一个七月半为“新七月半”),家中子女亲属会前来拜祭悼念,要准备烧一桌酒菜(羹饭),在凌晨本家未起床之前送到本家,敲门入内,称“敲门羹饭”。据《金泽志》记载,在金泽地区如有女已嫁的,这天要到娘家做“敲门羹饭”。

▲《金泽志》中记载的盂兰胜会和“敲门羹饭”

农历七月三十

相传农历七月三十为佛教中地藏王诞辰。这天夜里,民间街巷庭园,遍插棒香、蜡烛,供上鲜果以祭祀藏王,称烧“地藏香”,又名“九四香”。

另有相传,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据姑苏,称吴王,深得民心。明兵攻苏,城破,殉难,时为七月三十日。民感其仁,哀其死,乃焚香祀之,恐为当道忌,故托名地藏香。

据有关档案记载,在农历七月三十夜间,朱家角地区的百姓在宅院路旁插棒香,祭地藏王菩萨。朱家角百姓插地香,还为祭奠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斗争中在陆上和水中惨遭杀害的爱国志士。此类习俗后来逐渐废止。

另据记载,朱家角地区还有在农历七月三十夜间放水灯的习俗,意为祭奠水中亡灵,或寄托自家的美好愿望。放水灯的水上美景,令人赏心悦目,而制作水灯也已演化成水乡民间技艺。

▲水灯(图片来自网络)

如今朱家角地区在举办一些活动时,在夜间还会有放水灯环节。届时古镇人自制的水灯,在夜间从市河河埠放逐,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灯光点点,随波逐流,甚是好看。

选稿:施丰奕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