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康健新村里,每个名字都希冀健康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8-03 19:20:15

往昔桂花开放的时候,康健园的一株丹桂下,一名中年人在陶醉地吹着口琴。龚星 摄

1987年6月,一则消息见诸报端:在上海西南郊的沪闵路与钦州路之间,有一个“相当于两个曲阳新村或三个田林新村”的新村即将动工兴建。

据报道,这里将成为“当时上海最大的居住区”,是上海“七五”住宅规划建设的重要工程项目。上海市“七五”住宅设计竞赛得奖方案及优秀方案中的20种不同类型住宅,都将在此建造。而且,除市政、公用配套外,“第一次考虑了部分社会福利配套,并改变了单一住人的做法,统一规划了街道工厂和福利工厂”——这个被寄予厚望的新社区还得到了一个吉祥的名字:康健新村。

康健新村街道也因此得名。在街道的东面,最初建成的一批居住小区,都以“健”“康”“长”“寿”4个吉祥字为开头。如康健公寓、康乐小区、寿山坊、长青坊、健安坊等。每一个字,都蕴藏着人们对幸福、健康、平安的希望。

一件有趣的事是,康健新村落成后不久,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于街道西部新建的小区,则以花卉名字命名,如丁香园、牡丹园、玫瑰园、紫薇园等。这不仅寓意住宅区美丽如花园,事实上,也透露了这片土地的前世:今康健地区组成部分之一的西牌楼,有着100多年的种植鲜花的历史,百年前就是四大花卉生产基地之一。

康健地区的前身之一西牌楼,曾显赫一时。

《徐汇区地名志》显示,西牌楼村原属上海县梅陇乡,是由西牌楼、殷家塘、顾家塘、施家里和夏家里组成的较大自然村。居民中张姓占2/3。相传,明代有张姓家族定居在这里,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原老宅基(殷家塘)的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牌坊,名东牌楼和西牌楼(牌楼已倒坍,残存石柱已埋入地下)。清道光年间,西牌楼商业繁盛,张姓一族中又有人在朝做官,西牌楼名声日盛。

西牌楼曾有一个古建筑群,南靠沪闵路,占地约4000平方米,均系明代建筑。总大门前两侧有青石雕刻石马一对,阶前有旗杆座两副,大门两侧有彩塑像。大门内原建有四个各自独立的建筑体,每个都由茶厅、东西厢房、前客厅、后客堂等组成。这些建筑,大部分已在20世纪40年代被拆毁,总大门在1958年筑沪闵路时拆除。在建筑群旧址西侧,曾建有高屋飞檐张氏宗祠一所,共有房屋三进,1938年至1940年间曾在此办过西牌楼小学,1949年后拆迁至西牌楼宅基东端,改建为西牌楼小学和幼儿园。

虽然到光绪初,邻近的梅陇、朱行两地商业兴起,西牌楼的盛名不如往昔,但随着上海地区西侨的增多,上海市区居民中流行起西洋鲜切花的消费习惯。此后,西牌楼这一区域引种了康乃馨、大丽花、文竹等花草。1927年,此处开始建造花棚,一年四季产出鲜花不断,源源不断供给到上海市民的桌上案上。

瓶供西洋鲜切花,是1843年后西侨带给这座城市的新风尚。

随着西侨人数的增加,引进的外来花卉品种不断增加,花卉的商品性生产也有进一步发展。清咸丰三年(1853年),商人陆恒甫于龙华镇南方板桥经营陆永茂花园,拥资万元,花园占地15亩,种植兰、菊、梅、桃等花卉。宣统元年(1909年),黄岳渊父子筑园于真如西北乡,拓地40余亩,取名“黄家花园”,搜集了国内和日本的名卉异木,如洋枫、樱花、桂花,还有许多菊花名种,在当时上海花卉行业较有名声。光绪年间《重修沪游记》记载,当时已有花卉品种百余个,以后又通过英国、德国、日本商人及传教士,外国花卉源源不断引进上海。同时,西方流行的装饰性花篮、花圈、花束、插花艺术也相继传入。当时,由于西洋切花花型别致、色彩丰富,而且经济效益好,因此,上海近郊一带的花农都争相引种。其中,尤以龙华乡的天钥、张塘村,漕河泾镇的桂林、西漕河泾村,梅陇乡的牌楼、陇西村等发展最快。

据当时资料,到20世纪30年代初,全市有经营性花卉场圃共183家,花卉种植面积1400余亩(不包括崇明600余亩水仙花)。当时有花卉179种,形成了4个花卉生产基地:一是上海县的漕河泾、梅陇一带的温室鲜切花、盆花生产基地,二是宝山彭浦赵家花园一带的露地草本、木本切花和盆花生产基地,三是浦东龙王庙凌家花园一带的木本花树、盆景、地栽秧苗的生产基地,四是崇明县合兴、堡镇一带的水仙、球茎花卉生产基地。

抗日战争期间,上海沦陷,花卉生产萎缩。抗战胜利以后,对花卉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当时,种花获利颇丰,三打(36支)康乃馨可换大米两斗,仙客来(俗称兔子花)高至斗米一盆。上海近郊的龙华、天钥、小木桥、漕河泾、梅陇、真如、赵家花园一带,种花者剧增,一些村庄几乎全村农户都以种花为生。(《上海农业志》)

20世纪50至60年代农业合作化时期,专业培植花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生产队逐渐替代了个体户。到20世纪80年代,梅陇人民公社牌楼、桂林两个生产大队的花卉种植面积达50亩,花卉总产值近13万元。

桂林公园 徐汇绿化市容公众号

1931年,在这片当时还是小河纵横、散发田园牧歌气息的鲜花之乡,今桂林路上,建造起一座私人花园——黄家花园。园西侧有黄氏家祠及先茔,占地34亩。

6年后的1937年,在黄家花园东南侧,今康健路上,上海魔术艺术家鲍琴轩(艺名科天影)集资建设了一个游乐场性质的私营康健园农场,占地1.33公顷。

早在1920年左右,鲍琴轩就曾租赁新华银行在老城厢中华路24号的房屋创办福安游乐场,又称福安乐园。游乐场日夜演出京剧和多种地方戏曲,后因经营不善而停业。鲍琴轩投资的康健园农场也命运多舛,虽然始建于1937年,但因为抗战影响,至1947年才略具规模,原拟对全园稍加整饰后即行开放,因时局动荡、费用支绌而未果。不过,鲍琴轩在大世界旁边参与投资的一家饭店即五味斋饮食店颇为成功,这家店后来成为上海著名的人民饭店。

1953年秋,黄家花园收归国有,改为桂林公园,并扩建至44亩,全面整修。同年,桂林公园斜对面的康健园农场改名为康健园,对外开放。

新修的桂林公园1958年9月1日开放,以桂花闻名沪上,有桂树400余株。公园具中国古典园林风格,建筑物主体布于中轴线,九曲长廊处于线中段,联四面厅,与静观庐南北相对;观音阁、般若舫与颐亭东西呼应。园门内长83米的通道两侧龙墙,有漏窗104格,形式各别,亦为一特色。1985年又向东侧扩建,于1988年10月对外开放。(《上海县志》)

康健园则先后于1987年和2000年两次扩建,其间一度建成上海科普公园。园中有能说会唱、听从指令起动的机器人,长达30多米的宇宙飞碟模型,还有供人们操纵实验的探索长廊,装置激光测云仪和高压无线电探测气球的气象观测站等。后来由于设备老化,1990年起该公园恢复原名康健园。

进入20世纪90年代,康健新村街道因规模大、设施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于1996年被市政府列为外事接待单位。到2016年末,街道共接待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友人以及国际组织官员77批。其实,不论是否居住在这个社区,所有的居民希望的生活都在这些字的意思里:希望生活花开富贵,希望生命之树长青。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沈轶伦)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