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青浦人汤洁接到好友电话:“村里的楼还在吧?一起搞个民宿怎么样,现在很火!”
宅基地反正也是空关着,汤洁动心了。一个月后,刷了下门面、添了几张桌椅床、新辟了两间棋牌室的农村自建房摇身一变,在春节前登上了各大出行平台,赶上了2021年第一波民宿热。
“第一年真是‘躺’着赚钱,净赚至少10万。”
汤洁只出钱和地,把一切都交给朋友打理。但朋友也不怎么上心,这间简陋的民宿只能提供基本的、毫无特色的住宿餐饮服务。两人从未见过回头客,只听过抱怨声。但新冠疫情背景下,出行选择着实有限,一茬又一茬的订单让主人失去了改进服务的动力。
到2022年,情况又不一样了。春天的疫情过去后,汤洁本期望迎来一波饱和式反弹,但直到8月,下订房间的客人仍然寥寥。“再观望一个月,暑假结束要是还没好转迹象,我就不干了。”
这并非孤例,在青浦、奉贤、崇明等远郊,许多曾经热闹的民宿早已坠入下行曲线。不过,要说“民宿热”已过,也失之偏颇——仍有许多民宿一房难求,平台数据也显示订单量正平稳增长。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疫情带来的机遇窗口结束,趁着热度挣快钱的人终将出局。能存活下来、继续生长的远郊民宿,必须具备哪些特质?几家订单火爆、好评如潮的民宿也许能给出答案。
一座“原教旨主义”的民宿

奉贤柘林镇华亭村,拐进一条一车宽的窄路,民宿“郁见你”就藏在枣树、合欢掩映的一方小院里。老板娘郁小姐说,来客多是朋友,不会找不到的。
“朋友”,这是郁小姐对客群的定义。她本来就是网络社区的“带货领袖”,多年来积攒了大量关注者,这些“网友”成为民宿的第一批顾客。再然后,通过朋友圈口口相传,“郁见你”迎来了更多顾客,郁小姐也结交了更多朋友。
“郁见你”的装修偏北欧简约风格:低饱和度的配色、实木手工家具、杂而不乱的花草……每处细节都由郁小姐自己设计,整座民宿灌注了她的审美想法,可谓“本人的延伸”。常客Nick觉得,住进这里,就像走进郁小姐的精神世界。郁小姐也乐于展现这些:“我家也是这样的风格,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来我家参观。‘郁见你’能成为一个更开放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和朋友们分享生活空间与个人风格。”
认可郁小姐的人,自然也认可“郁见你”。而那些“生面孔”,被这里的氛围吸引后,也能很快与郁小姐结交为朋友。这种主客之间的紧密联结,让“郁见你”更接近民宿的原始定义——到房东家“做客”。郁小姐说,民宿开业才一年,仍处于试营业阶段,难免出些差错。但客人们总是非常包容,还会主动向她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有一回,餐厅里她亲手搭的木桌塌了,正在用餐的几名客人第一反应竟然是安慰郁小姐,随后大家一起动手,把桌子修好了。

这是一种规模不大但稳定繁荣的运营模式。“郁见你”的二人间客房定价大概六百元一晚,相当实惠,几乎每天都能订满。餐厅人均消费则要三五百元,在远郊无疑属于中高一档,却也一座难求。顾客郑先生说,且不论菜色,周边再难找到一家这般环境高级、私密性强的场所,老友小聚、商务会谈“非此不可”。民宿还每周承接一两场聚会、团建或是商业活动,郁小姐的朋友组成团队,提供策划、执行服务。
郁小姐不愿透露具体数字,但“郁见你”盈利情况无疑不错。镇里一名负责人介绍,这家民宿为周边居民提供的就业岗位薪酬非常高,旺季月薪近万,“村里的阿姨都抢着来做”。郁小姐说,她想尽所能反哺这片养育自己的土地,未来还计划用自己和民宿的流量,为村民线上线下双渠道带货。
多方受益的局面,让郁小姐时常萌生进一步发展的想法,但这并不容易。现在,她能亲自设计打磨所有细节,确保自己的风格原汁原味地沁进每个角落;与每个顾客进行更深层次的交流,保障他们的体验。但要打造更多客房、迎来更多顾客,她的精力一定会被稀释,“郁见你”也可能失去最核心的卖点。
“郁见你”的餐厅中央,摆着一张中式圆桌,在一片欧式装修中显得有些扎眼。这里原先摆放的是一张西式长桌,但考虑到本地顾客的用餐习惯,郁小姐不得不做出妥协。一旦扩大经营规模,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势必越来越多。那时,“郁见你”还能代表郁小姐的风格、还能吸引她的朋友们吗?

三千元就能包下大草坪
至少,郁小姐的民宿不难维持当下欣欣向荣的局面。这种基于主人“朋友圈”的民宿,客群的热情很难随着“民宿热”的终结而消失。
只是,规模化的商业运营或许还需一些其他可简单复制的卖点。离“郁见你”不远的“乡村马龙”,隐约显露出了这份潜力。

“乡村马龙”和“郁见你”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像:民宿+餐饮的业态、老板亲自设计的欧式风格实木装修、庭院里有大草坪。在本地,乡村马龙很出名,老板同样有不少老朋友。许多顾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常常光顾老板的酒吧。现在,老板的女儿李佳接手了部分业务,老顾客的儿女们也会继续光顾,仿佛一种传承。
除了这部分基本盘,来自市区的客群也稳步壮大。乡村马龙每周末都会迎来几大波从静安、徐汇、闵行的年轻客人,小红书、大众点评等平台上,许多顾客都主动晒出精心拍摄的照片,配以“南法风情”“凌霄花拱门”“欧式乡村俱乐部”等标签。还有人觉得,这里的格调堪比“巨富长”一带的西餐厅。即使是工作日中午,也常有老年人成群结队到来。李佳说,许多老阿姨进门第一件事,就是在欧式风格的大门前摆出各种姿势拍照。

但乡村马龙真正的吸引力来自屋外的草坪。两栋欧式小楼作为背景板,让顾客恍惚间觉得自己真的走在了南法乡村——尽管围墙外就是原生态的沪郊农村。它有点像小两号的西郊宾馆,还便宜得多。只要3000元,就能包下草坪好几个小时,能搞活动、派对,甚至是办求婚仪式、草坪婚礼。空间巨大、拍照好看,餐饮、住宿都能高标准地就地解决,最重要的是价格划算,年轻人负担得起。乡村马龙把远郊的性价比大空间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订单源源不断。
装修用心但不用高频维护更新、老板与新客户间也不必维系太紧密的联结——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模式,具备复制扩大的可行性。李佳不担心未来生意遇冷,她走到二楼,指着隔壁的宅基地:“我们有扩张的计划,只要拿下这片宅基,院落、草坪、民宿的规模还能翻一番。”

怎么把顾客从半座城外拉来?
事实上,拿远郊的便宜、广阔、贴近自然的空间做文章,是许多远郊民宿的选择。沿着这条路走得再远一点,民宿就变成了露营基地。
米先生是铁杆露营爱好者。在金山山阳镇看过星星、青浦太阳岛烤过肉、临港滴水湖住过房车后,他又把目光转向奉贤海湾。“我早就想好了,下午去碧海金沙玩,晚上回森林公园露营,第二天一早去‘最美岸线公路’看日出。”可惜,电话那头告诉他,未来三个月都约满了。
露营如此火爆,似有替代民宿“江湖地位”之势。但本质上,它们是同一种业态——“住宿+增值服务”。既然定位于服务市区消费者,增值服务就要足够吸引人,让顾客愿意花一两个小时、横跨半座城市,赶来住上一两晚。

从这个角度看,单纯以自然景观和大空间为卖点的民宿,势必会在疫情结束后遭受国内外名山大川的“降维打击”。毕竟,自然景观从来不是上海的优势,纵是远郊也难觅什么胜景。海湾镇去年因红叶火了以后,负责人仍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并着手筹划体育旅游等复合发展思路。与“郁见你”同村的农家乐式民宿,拥有相同的田园风景,却已走到了闭门的悬崖边缘。
合理的定价策略可能是一条出路。在出游成本和体验两个维度,消费者和商家都要找到一个平衡点。像乡村马龙的“三千元畅享草坪”,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有充分的竞争力。
另一条出路则是挖掘自身潜力,提升产品吸引力。碧海金沙旁有一家西班牙人开的餐厅,老板的想法体现了南欧人的奔放:“要是规划允许,我真想在这里开一家红酒温泉,一定不缺客人!”想法天马行空,但海边的红酒温泉民宿确实有足够强的吸引力,能把许多消费者从几十公里外拉过来。崇明的一家知名民宿,正是凭借原汁原味的和式温泉,杀进携程的热榜前三。“郁见你”通过对郁小姐个人品牌的塑造,也在这条路上的探索已臻于成熟。
没人知道远郊游的风口何时过,下个风口是什么、何时来。“不确定性太多了,我也只能先管好眼下这一方天地,这是我的心血。”郁小姐的想法,也许也代表了每一位努力经营的民宿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