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冰镇饮料不如解暑“神器”:自制快乐消暑水~
绿色青浦2022-08-01 14:45:10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老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三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而中伏是三伏中最热的一伏。

面对节节高升的气温,各种网红冷饮又开始火爆起来,就算抵抗得住“雪糕刺客”,又怎么抵抗得住各种夏日冰饮?作为夏日消暑“神器”,痛饮一大口的确透心凉,怪不得被叫做“快乐续命水”。

冰镇饮料有什么营养价值?

目前我国饮料市场中大多都是含糖饮料,其主要成分就是水和添加糖。

含糖饮料指的是在制作饮料的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日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超过50克,当你饮下一瓶500毫升的高糖饮料时,便已超出每日添加糖的推荐摄入量了。

所以,尽管喝饮料在夏季消暑和补充体内水分等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含糖饮料的营养价值和营养素密度普遍偏低,不能作为主食来提供营养,不建议过量饮用,并且过多摄入含糖饮料还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发病风险。

选购饮料要安全

饮用冰饮分人群

如果要喝冰镇饮料,应注意:

1)选购时要看包装的营养成分表,尽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饮料;

2)购买饮料,选小瓶装的适量饮用;

3)应选择正规厂家的饮料,不选择“三无”产品;

4)慎选功能性饮料。12岁以下儿童不喝浓茶、咖啡等含咖啡因饮品,以及含酒精饮料;

5)含乳饮料≠奶制品。多数含乳饮料主要成分是水,营养价值远低于奶制品。

饮用冰镇饮料时要注意食品安全问题,不少人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冷冻食品是安全卫生的。实际上,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和化脓性葡萄球菌均能在0℃以下生存。

所以,一定要选购冷藏条件、冷链配送质量过关的冰镇饮品。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其次,引用饮料时注意观察,无刺鼻气味,酸甜适宜,色泽应清澈透明,不混浊、不沉淀,如发现饮料分层,有絮状沉淀或有搅不散的沉淀,说明已变质,不能喝。

喝饮料要做到适时、适量、慢饮,每次摄入量最好低于150毫升。

特别是有疾病的人,应少吃冰饮,甚至不吃。短时间内大量饮用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产生腹泻,冷刺激导致肠道痉挛,产生腹痛,严重的话还会出现急性肠胃炎。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另外,年老体弱的人群受到冰冷的刺激,消化道血管会急速收缩,导致血压升高,这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很容易加重病情;同时,婴儿忌食冷饮,幼儿少吃冷饮。

消暑“神器”

自制快乐消暑水

关于消暑水,我们首先推荐用白水或茶水来替代含糖饮料。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不喜欢喝没有味道的水,可以在水里加入2片新鲜柠檬或者3-4片薄荷叶来增加白水的口感;而老年人最好喝一些温性的淡茶,夏季饮茶不仅可以补充水分,茶叶中的茶多酚可以溶出在水里,也对健康有益。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里要注意的是:冲泡红茶100℃为宜,冲泡绿茶80℃为宜,泡2-3分钟即可。

夏天,总是馋一碗消暑水。冰冰凉凉,沁人心脾,燥气全无。

可以自制一些天然传统的“快乐消暑水”,比如:绿豆汤、酸梅汁、茅根竹蔗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额外添加糖。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材料:鲜荷叶、绿豆、百合、冰糖适量

做法:各物洗净。鲜荷叶切碎,绿豆浸软。先把荷叶加入清水,大火滚沸后改小火煲约15分钟,去荷叶下绿豆、百合,续煲约半小时便可。

功效:荷叶干品是一味清热消暑利水的中药,绿豆糯香清润还能清热解毒,百合鲜美香甜还能养肺滋阴,三者合为汤,清香可口,有祛暑生津、滋阴养肺、清热解毒之功。

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材料:干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适量

做法:干乌梅和山楂,先加水泡开。桂花、甘草和泡开的乌梅和山楂用纱布包起来。在大锅里注满水,放入纱布包,大火烧开,煮沸后加入适量的冰糖,小火熬煮2-3小时,在水被熬去一半的时候,酸梅汤也就做成了。

功效:酸梅性温味酸,在盛暑期间饮用酸梅汤,不仅酸甜可口、消暑益气,还可起到开胃、补充水分的作用。

选稿:张丹洋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