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上海夏季音乐节:困难重重也要坚持
上观新闻2022-07-28 13:10:00

正在进行的第十三届上海夏季音乐节,无疑是创立以来方案变更最多的一届。7月20日开幕时,上海交响乐团面对无人的观众席演奏,乐声通过云端传播。7月21日获批可进观众,当晚乐团票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紧急给所有刚完成退票的观众致电告知。7月22日“00后”指挥家金郁矿和新古典室内乐团的音乐会,在50%上座率限制下终于迎来第一批线下观众。7月29日、30日,还有两场音乐会等待与观众面对面。

“可以到现场听音乐会了,我们社区很多居民都很开心。”在黄浦区复三居委工作的徐招兰说:“我们和交响乐团都在有文化底蕴的复兴路上,疫情期间很多‘老克勒’在小区里吹萨克斯、弹钢琴、唱美声,音乐就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都说一波三折,上海夏季音乐节今年可算是‘折上折’。但音乐节坚持举办,我觉得是我们以及上海人的一种信念。”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今年的主题是‘开端’,希望它能成为城市更美好生活的开端。”


观众入场

让音乐成为心灵的良药

7月26日晚,《信谊之夜——张洁敏、和慧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会上,两位歌剧女将跨越20多年的惺惺相惜,让现场响起一次次如雷的掌声。接下来,7月30日晚的《上海医药之夜——2022上海夏季音乐节闭幕音乐会》,上海交响乐团将完成由中国音协交响乐团联盟23家院团联合委约的交响音诗《千里江山》世界首演,全国巡演也将从上海起步。

为了本届上海夏季音乐节,女高音歌唱家和慧提前一个多月从欧洲飞回上海“候场”,即使当时并不能确定是否会有现场观众。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为何音乐节还要坚持举办?既然可以录播,为何还要坚持在音乐厅里直播?


张洁敏、和慧两位歌剧女将时隔20多年再合作

周平说:“我们的几场重磅音乐会都选择了更费事的‘空场直播’,是实时演出而不是录播,就是期待着一旦获批可以进观众,能迅速迎接观众的到来。夏季音乐节13岁了,在这样一个季节,把音乐带给上海市民,已经成为我们和市民的一种默契。”

事实上,很多市民、乐迷也珍视这样的机会,即使遇到购票、取消、退票、再购票的反复,他们依然在得知可以入场后,第一时间赶来聆听音乐会。“因为音乐本来就是治愈人心的。”在中国邮政EMS工作的快递小哥黄琪说。


“00后”指挥家金郁矿和新古典室内乐团音乐会迎来首批线下观众

“我走过很多城市,上海市民对音乐的热爱,对幸福生活、品质生活的追求,对我来讲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有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因。”上海医药集团党委副书记、上海医药副总裁赵勇说,“医药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服务,音乐为大家的心灵健康服务,所以再度支持MISA,我们义不容辞,这不仅是一个荣耀,更是一份责任。”

从音乐厅到大街小巷

上海夏季音乐节每年都会创作一个艺术装置,今年是一个彩色玻璃与钢结构组成的万花筒。为了被更多市民看见,今年的装置从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大堂挪到了户外,安放在新天地,吸引不少路人驻足。万花筒光影流动,就像上海这座大都市的缤纷生活。


本届夏季音乐节艺术装置万花筒

“这是我期待的、如常的上海生活。”封控期间在药房里闭环工作了近20天的包虹告诉记者,“可以和朋友们聚餐,去旅游,去听一场音乐会。”

午休时间,包虹来上海医药大厦领取爱心咖啡。上海夏季音乐节组委会和上海医药共同推出的“爱心咖啡屋”在黄浦、徐汇、静安设立了3个点,所有参与抗疫工作的医护人员、各行业保供生产人员、支援方舱和社区的志愿者等为疫情时期的城市运行作出贡献的市民,都可以免费领取。


爱心咖啡屋

疫情中,在药房打地铺的包虹,每天一睁开眼就面对“五六百个订单”,“打印机就在一刻不停地出纸打单”。坚守在医院的张柯娜,一度一个人扛起了院内所有药品的管理和配送,“满仓库都是货,我去卸货时,送货师傅都同情我,‘你一个人干这么多?这怎么干?’”而封控在药厂生产一线的徐爱国,为了“保牢老百姓需要的药品”,“出门的时候穿的羽绒服,回家时已经穿短袖T恤了”。

“很多普通市民的凡人善举、坚守岗位,换来了如常的上海。”周平说,今年上海夏季音乐节没有选择取消或暂停这种“最简单的操作”,也正是因为“有爱和音乐的上海,才是恢复活力的上海”。


上海夏季音乐节欢迎观众“回家”

知识产权、免责声明以及媒体合作联系
继续了解
知识产权声明

【知识产权声明】

除本司(指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另行声明外,本司网页及客户端产品(以下简称“本网”),包括但不限于东方新闻、翱翔、东方头条等,所涉及的任何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标、图片、照片、音频、视频、图表、色彩组合、版面设计、商标、商号、域名等)的知识产权均属本司和资料提供者所有。未经本司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镜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非法使用东方网的上述内容。对于有上述行为者,本司将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东方网、东方新闻、翱翔,以上均为本司享有权利之合法商标,未经本司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上述商标,或将上述商标用作网站、媒体名称等。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东方网”或“东方新闻”或带有东方网LOGO、水印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版权均属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未经本司书面授权均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传播。与我司签订有关协议或已经获得本司书面授权许可的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东方网”。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意味着本司赞同其观点或认可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其他任何形式的法律实体和个人使用,必须保留本司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全部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东方网”,本司将依法追究责任。

2、擅自使用东方网名义转载不规范来源的信息、版权不明的资讯,或盗用东方网名义发布信息,设立媒体账号等,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鉴于本网发布主体、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时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或著作权人发现本网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主动来函、来电与本司联系,或与本司授权的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我方将及时处理。
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联系方式:
联系人:赵洪波 唐亚静
地 址:北京西城区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027-1036室
联系电话:010-65978917
邮 箱:wenzhuxie@126.com

4、本网所有声明以及其修改权、更新权及最终解释权均属本司所有。

【媒体合作】

本司为尊重保护著作权,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互联网良性发展,本着平等互惠、资源共享的原则,诚邀各类媒体、网站、单位、个人与本网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
媒体合作、内容转载请联系
联系人:杨老师
联系电话:021-22899781